
来不及吃午饭的魏奶奶,拿出自己的午饭想与志工分享,志工请奶奶要按时吃饭,不能饿着肚子,才有力气干活。(摄影者:龙梅)
架着双拐,1只空着的裤管一直系到大腿根,魏伯伯的老伴告诉志工,魏伯伯所在的矿上,30年前出现事故,洞口倒塌,很多人被埋在里面,为了救其他几位同伴,伯伯被砸成重伤,失去1条腿,原本说好负责养老的单位,事后只给了3,000元就不再管了。
魏伯伯是慈济冬令发放的对象之一,在今年(2015年)冬令发放即将展开之际,北京慈济志工以照往例,先进行家户关怀,确认每一个家户的需求,提供最直接而有效的帮助。
患难夫妻 知足常乐
由于身体残缺,魏伯伯30年来历尽磨难、辛苦度日,靠爬、靠跪种几亩地养活妻子和3个女儿,一家人经常吃不饱挨饿,甚至要饭。现在女儿都出嫁了,不常回来,只剩老两口相依为命。
3年前,老伴得了脑出血,说话多了会头晕,不能干重活。面对生活的磨难,魏伯伯和老伴从不抱怨。大婶说:“感谢国家政策好,感谢大队,感谢你们慈济人,帮助我们,关注我们,现在我们俩有低保了,他还有养老金,政府对我们太好了!”
看到桌上、床上摆着许多需要加工的纸袋,伯伯说,“一个纸袋挣2分钱。”志工看了一下,完成一个纸袋需要五个步骤──折迭、粘贴、打孔、穿绳、整理打包,算了一下,一个2分、10个2角、100个才2元钱,即使每天不吃饭、不睡觉,也做不了多少,挣不了几个钱。
大婶说:“今年干旱地里收成差,听说有这个活,就取来做点,可以贴补一些家用。”志工高静问:「如果钱不够用怎们办?”大婶说:“只能节省着用,再不够想办法。”
“你们平时要按时吃饭,不能饿着肚子干活,有力气了活才干得快,对不对?”志工宋仁杰回过身拉起魏伯伯的手,让伯伯和大婶的手紧紧牵在一起,“伯伯,老伴这么照顾你,要不要谢谢她?”伯伯不好意思地说:“乡下人不会说谢谢,就知道做实在的。”尽管如此,伯伯还是第1次对老伴说出了“谢谢”2个字。
陋室寒屋,夫妻俩勤劳耕作,患难与共,知足感恩,生活虽然艰苦,却过得轻安自在。看着志工离开,2位老人站在门外一直挥手依依不舍,志工们答应他们还会再来。
儿子孝顺 健康和谐
卢奶奶已95岁高龄,看上去却只有70多岁。志工王丽宁上前与冯奶奶话家常。(摄影者:杨京生)
卢奶奶已95岁高龄,看上去却只有70多岁。志工王丽宁上前与冯奶奶话家常。(摄影者:杨京生)
乡亲张海全与涞源志工杨安钢带领大家,前往离王安镇鲍家路村村委会最近的卢先生家进行访视,卢先生智能不足,目前住在哥哥家。
这是一个比较小的院子,听到有人来,1个身材微胖的乡亲走出来,经由张海全介绍,他是卢先生的哥哥。卢哥哥热情地邀请慈济志工进屋,房子是1个堂屋左右2个卧室组成,比较拥挤但是很干净。
一进屋,从右边的屋里迎出非常慈祥的奶奶,人收拾得非常干净,头发也梳得非常整齐。志工王丽宁亲切地拉着奶奶的手,问:“奶奶,您多大岁数了?”奶奶回答,“我95岁了。”“啊?95岁了?真的不像呀,我以为您就70多岁呢!”志工王丽宁惊讶地说。
志工刘广亲切地问:“奶奶,您老身体怎么样啊?日子过得好吧?”奶奶说:“身体挺好的,就是那个傻儿子操心啊,什么都不知道,天天往外跑。”卢哥哥说,现在家里主要靠他赡养老母亲和弟弟,自己身体也不怎么好,一直有心脏病。
过了中午,卢先生自顾自地坐在母亲的房间里吃着东西,对于志工的到来,没有任何反应。
卢哥哥带志工到他的房间,拿出在北京几个医院看病的记录说,他原来是这个村的书记,因心脏不好,现在不当书记了,自己种着仅有的2亩地,赡养95岁高龄的母亲与智能不足的弟弟,生活也是很艰难的。
听完卢哥哥的说明,志工们走到奶奶的房间,送上了结缘品饼干。志工刘广说,“奶奶,您看看您95岁了,看上去这么年轻,卢先生虽然不知道什么,可是他也挺安静的,不惹祸,大儿子又这么孝顺,把您和弟弟照顾得这么好,祝福您老人家健康长寿啊!”刘广又对卢哥哥说,“您好人有好报的,自己身体不好,还把母亲和弟弟照顾的这么好,祝福您!”
走出卢先生家,刘广跟杨安钢沟通,看这家的情况,并不是卢先生一个人需要发放,全家都应该列为发放对象,所以需要了解全家的情况,冬令发放时才能真正帮助这个家庭。
(文:谷京云、韩淑艳、高静、王丽宁、王擎健、王国倩、吴庆利)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