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采访了湖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湖北省华发鼎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甘金华。
人物名片:
甘金华,男,汉族,1963年2月生,湖北武汉人。
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
现任湖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湖北省华发鼎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他先后曾获武汉市首届道德模范、武汉市十大慈善之星、湖北省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甘金华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散尽家产也只能帮助很少一部分人,只有唤醒全社会的慈善热情,才能帮助更多的人。”在慈善这条路上,甘金华已经走了二十年,他说未来他依然会走下去,但是他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到慈善的队伍中,共同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以身作则 积极传播慈善正能量
9月10日,在第3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应洪湖市慈善总会、洪湖贺龙高中的邀请,甘金华携手湖北省慈善总会工作人员以及爱心企业家、志愿者等爱心人士来到洪湖贺龙高中,出席该校2015级湖北慈善福彩阳光班开班仪式。
仪式上,甘金华向阳光班表示祝贺,并向老师们致以节日的祝福。他为孩子们送去了希望,同时他也希望孩子们能够珍惜学习机会,以阳光的心态投入学习,心怀感恩,今后成为传播阳光的使者,回报社会。
这些年来,甘金华时刻不忘自己肩上担负的重任,始终把慈善总会赋予的使命牢记在心。他不只亲身参与到公益慈善活动中,同时他也在积极地带动身边的人和爱心企业、以及爱心媒体去发起慈善项目、设立爱心基金等,努力造福一方百姓。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不忘初心 二十多年痴情慈善
甘金华曾经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慈善心路历程:不忘初心。
他说自己算不上什么富豪,但也算有一点钱,有一份安身立命的事业。他说,“如果做慈善是为了荣誉,那是做不下去的。”
1994年,不经意的一次善举拉开了甘金华的慈善长征之路。那年盛夏,甘金华回家看望双亲,偶然听说同乡一名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无钱交学费,准备辍学打工。“绝不能让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征得父母支持后,他将准备孝敬老人的700元钱悉数捐出。
回首20多年痴情慈善事业的心路历程,甘金华坦言,“是乐善好施的母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一生。勤劳的母亲有一副菩萨心肠,当年一名流浪乞丐长年滞留村里,忍饥挨饿的母亲仍时不时接济食物,天寒送上御寒衣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善良的母亲在他幼小的心中播下了行善的种子。
这些年来,甘金华做过的善事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件了,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心系农村老人和儿童 不忘乡村养育之恩
甘金华于1963年出生在新洲区汪集街吴河村,从农村走出来的他对农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有着深刻的了解,他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我对农村非常熟悉,那里有很多留守儿童、孤寡老人需要帮助”,他始终记着乡亲父老的养育之恩,“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忘本之心不可有,报恩之心不可无”。
从他第一次捐出700元钱那一刻开始,他真切地感受到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此后不久,他得知村里急需修路,又毅然捐赠37万元;家乡地势高水源不足,村民耕种多年一直靠天收,甘金华暗自铆足了劲,积攒20万元为村民打了一口深井,圆了村民增产增收梦。
近20年来,他为贫困地区修路、建学校,资助贫困学生,给孤寡老人献爱心,救助困难家庭,累计捐款达2000多万元。无私资助贫困学子1000余人,帮助3000多名农民工兄弟和城市贫困者。他是老百姓所熟知的湖北“好人”,因此他被人们誉为“湖北首善”。
今年2月7日,2014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评选结果在江苏省华西村揭晓。甘金华获得“中国农村新闻人物·慈善公益奖”。多年来,他不断为贫困农村提供力所能及的资助,这个奖是对他的肯定,也是对他的激励。
踏踏实实做事 做党和老百姓的连心桥
“自己帮不了更多人,能力上、财力上还是不够。”甘金华说,他也有烦恼,他烦恼的是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更多人。因此,在甘金华看来,“把自己的企业做好、做大、做强,这是根本”,踏上公益慈善之路以后,甘金华和他的团队比平常的企业要付出得更多。他们不仅要谋求企业的发展,还要拿出精力和财力去支援弱势群体。他认为,一个企业只有发展好了,才有资本去资助需要帮助的人,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否则,靠一时的捐款款物再好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面对老百姓以及外界对他的评价,甘金华很谦虚,他从来不觉得自己做得有多好,他说:“我做得不够好,我的企业和我本人正在发展。”甘金华坦言道,有时候也会感到很累,但是内心却是非常快乐的。
二十年来,甘金华始终在踏踏实实地做事。他说:“我们只管埋头干事”。
甘金华心系老百姓,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年累月,这些年来,他充当了党和老百姓之间的一座连心桥,在困难百姓需要的时候,向他伸出手寻求帮助的时候,他都会义无反顾地去帮助他们。
6月22日,两个刚刚拿到高考分数的孩子,分别从云南和贵州抵达武汉。在这座城市,他们举目无亲,互不相识。但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同一个人。两个孩子奇迹般地在同一天找到了位于武昌的长春观。经长春观的工作人员帮助,这天下午,两个孩子顺利地找到了甘金华。甘金华接到电话,和此前20年的许多个下午一样,他只说了一声:“等我”。然后开车赶了过去,为两位贫困生送去了6000元助学金。
7月14日,甘金华又为一位写信向他求助的河南籍农民工送去5000元助学金,这位农民工的孩子今年高考考了617分。这些年来,甘金华接济了多少个这样的孩子,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但是他总能收到受资助的孩子发来的信息。
甘金华说,曾经神农架有一个学校的校长给他打电话,说学校七百多个孩子,冬天没有棉衣,他立刻安排两台车运着三十多万的衣服送去了学校。甘金华就是这样及时行善,遇到了、碰上了,他会立刻去做,甚至都不会怀疑,“我都不认识那里的人,但去了一看情况确实属实,孩子们穿上衣服,小脸一会儿就变红了。”
甘金华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散尽家产也只能帮助很少一部分人,只有唤醒全社会的慈善热情,才能帮助更多的人。”在慈善这条路上,甘金华已经走了二十年,他说未来他依然会走下去,他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到慈善的队伍中,共同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焦中理 赵金凤)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