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产业不能庸俗化
随着国学热带来的相关产业兴起,尤其是在当今的移动互联时代,微博、微信中充斥着各种庸俗化的“国学段子”,引起了许多人的反感,也让业内人士感到一丝隐忧。
“我觉得国学应该是成体系的,那种几天速成的国学班,一看就可疑。国学产业的发展不能一哄而上,尤其一些人看到国学‘畅销’,七拼八凑一些东西,也冠以国学之名,把国学当成了一个筐,这种国学既有悖学术精神,也不利于国学产业化的发展。”德慧智教育文化基金的志愿者张雪玉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学长期在一个相对封闭或小众的群体中进行交流,导致了与国学相关的产业发展速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匹配。”泰山教育学院的幼教专家刘琳认为,提倡国学、复兴国学不是要把所有的中国文化继承下来,而是把中华文化中的精华继承下来,摒弃与当代社会不相容的部分。文化企业和培训机构只有怀着敬畏之心,尊重国学文化的传承,才有可能迎来国学产业化的繁荣。
凤凰网与岳麓书院联合推出的凤凰网国学频道,就很注重传播内容的精选,是华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以“国学”命名的一级频道。频道上线半年来,无论是点击量、网友参与度,还是精英人群的喜好度,都远远超出预期。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儒家的仁爱中庸、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内圣外王,道家的清虚自守、清静无为、刚柔并济、上善若水,佛家的众生平等、因缘生法、行善积德、见性成佛等等,这些修身处世的大智慧,历千百年而隽永弥新,正是当代人不可缺失的精神养分,也一定会融入到世界的普遍价值中。”凤凰网总编辑兼副总裁邹明表示,要用“互联网+国学”的模式和传播渠道,让国学经典和智慧获得全球认同,成为当今网络世界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精神导向。
由此可见,要发扬光大国学文化,除了直面如何做大做强相关产业的问题之外,还要梳理自身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理念。如果产业不发展,市场就无法扩展,文化的载体就无从谈起,受众也必然十分有限。如果产业发展过快,国学的传播和实践就会出现断层。看来,解决两者的悖论难题,也只有靠蕴含在国学深处的智慧了。
责任编辑:bj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