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勇坦言,新生事物不可避免也会有漏洞存在。比如,扫二维码的方式仍然比较烦琐,部分老年人可能掌握并不容易。另外,如何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还需在系统运行中进一步研究解决。但“垃圾和二维码”这种有创意、充满现代气息的融合,
值得效仿。
终端处理亟待完善
垃圾分类是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先前环节,垃圾分类以后,如何收运、如何再利用、废弃物如何处理等后续问题也需要不断探索更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
为进一步解决好分类的垃圾“何处去”的问题,北京市将搭建固废综合性一体化处置平台,进一步对终端处理设施进行优化,为分类垃圾寻找出路。
据北京市环卫集团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罗伟介绍,目前北京环卫集团已经在江苏响水建设了废纸回收利用基地,社区回收的废纸将打包运往响水进行加工利用;同时集团已经建成位于河北玉田的废旧橡胶利用基地,目前通过单位集中收运的轮胎已经正式运往玉田进行处置,废橡胶改性沥青、环保再生胶加工等项目已经落地。
我国各地陆续开展各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已10 多年,成绩理应给予积极肯定,对不足之处仍需警醒。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多方参与。奖励措施是培育居民分类意识的必要手段,约束机制也不可或缺。在垃圾分类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如何普及分类知识、如何指导市民正确分类、如何处理不规范分类,如何改进分类收运工作等等,所有问题都需要在摸索中前进。因此,奖励与约束机制并存,实为必要之举,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也是垃圾分类制度完善的重要手段。随着公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垃圾分类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必将越来越深入人心。
12 月15 日,四川成都武侯区一年一度的“相约伞塔·银杏文化惠民活动”又拉开了帷幕。本次活动以“创新磨子桥·创美银杏季”为主题,整场活动分为创新、创作、创意和创美四个板块,给群众奉献了一场别样的文化大餐。锦绣巷的创客集市还集中展示了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项目。图为志愿者在进行乐器演奏活跃现场气氛。 武文办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