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时评
毕马威:若需回报 则非公益
2015-10-31 14:13:47    新长城项目部

   毕马威,发展跨越三个世纪,成员机构遍及全球148个国家,拥有超过113000名员工,一个致力提供审计、税务和咨询等服务的专业机构,在业界以其专业精神和优质服务著称。

 
  “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更重要”
 
  2003年,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毕马威)的合伙人之一郝荃女士从广播中知道了新长城项目。通过亲身参与,对新长城项目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她把这个项目介绍给毕马威的员工。
 
  2005年,毕马威的员工开始自愿捐助新长城项目。在收到第一封受助学生的来信之后,有更多的员工加入了支持新长城项目的队伍。年捐款总额也由2005年的12万元人民币增加到2006年的20万元人民币。同时,为了推动和协调这个项目,公司的员工还自愿组织了新长城项目管理委员会,现有16名员工参加。这些员工来自公司的不同部门和年龄组。
 
  2006年,毕马威支持新长城项目的队伍被授予毕马威主席颁布的年度奖。毕马威鼓励在世界各地的员工热心公益,回馈社会。这个一年一度的奖项,是用来表彰激励毕马威的员工积极发起和参与各种公益事业活动。
 
  在选择受助学生时,毕马威希望捐助的学生来自偏远山区,就读的学校不是重点大学,也不在经济发达的都市,所学专业不是热门专业,但为社会所必需。郝荃女士对此的解释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固然好,但是雪中送炭更重要。”她说,重点大学以及热门专业常常会得到国家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因此我们更愿意看到一些特别需要帮助,但又容易被忽视的同学能够从我们员工的爱心中受益。我们参与新长城项目,只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那些经济困难的同学未来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我们觉得任何需要回报的东西,都不是公益事业。
 
  除了经济上的资助,还要用心去交流
 
  毕马威的现有员工大部分是20多岁的年轻人,和受助者的年纪相仿,他们非常理解那些需要帮助的大学生。因此,除了经济上的资助,公司员工自愿组织的新长城项目管理委员会还常常和受助学生通信。
 
  “我们不是简单的礼节性的回信,往往要考虑很多,会投入很多感情。”时任税务部经理宫滨这样说。而公司员工也能从这些通信中,看到同学们的成长。
 
  在毕马威的价值观中有这样一条:热心公益,回馈社会。“(通过新长城)把企业文化变成一个大家都看得到,而且都可以直接参与的事件,否则它就是挂在墙上的一句话。”郝荃女士谈到,在毕马威员工怀着赤诚的心去资助特困大学生时,企业文化开始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了,团队的凝聚力也有所增强。
 
  不久前一位离开的员工,在上大学的时候,父母工作的工厂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生活因此变得非常拮据,他只能通过打很多份工来维持学习和生活的开销。在进入毕马威后的7年里他一直努力工作,在辞职的时候已经是经理了。而在临走时,他留下了1000元钱,希望能继续帮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
 
  不少员工承认,在和那些受助学生通信后,思想上有所改变。他们说,以前老喜欢和比自己好的人相比,只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很一般。现在发现自己是很幸运的,顺利的读完大学也找到了一个好工作。而且那些学生都会在信中非常感激这些在他们深感生活的艰难时给予他们援助的毕马威人,让每个员工都感觉到自己确实帮助到别人了。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自2005年参与新长城项目以来,已累计捐款431万余元,资助了47所大学的540名贫困大学生。
 
  除了捐助新长城项目,毕马威在中国的员工还参与了北京大兴蒲公英中学(外来务公人员的子弟学校)的筹建和管理、上海“微笑行动”的捐助活动(捐助对腭裂儿童实施手术)和香港的“宝贝计划”(定期到贫困孩子中间,在固定的时间帮他们补习功课)。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