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网讯(魏超锋 范亚丽)在书法界,提及马国强先生,便绕不开他的诸多头衔和身份:河南书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会长、河南咏梅阁书画院院长、河南黄河书画院院长,禅宗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虽然低调谦虚的他并不以此为荣,却显示出马国强先生的书法造诣是被同仁们认可的。马国强先生的作品涉及书法、绘画,印章,尤善书法,而书法中,又以楷书为精。欣赏马国强先生的楷书,从小楷到榜书,无不展现出他深厚的功底和豪爽的性情。
一、笔力沉稳、遒劲
西汉文学家扬雄在《法言·问神》中曾说过:“书,心画也。”意思是书法是一种用线条来展现人的性格、心理的艺术。清代的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说法,他不仅指出书“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还在《艺概》中更形象具体地把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字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贤哲之士的字,温和醇厚;英雄豪杰的字,沉着刚毅;脱俗奇人的字,磊落洒脱;文人学士的字,清俊秀丽。这些都说明“字如其人”,一个人的性格、修为如何,都能通过他的书法作品展露无遗。
马国强先生从小酷爱书法,无论生活中经历多少变故和曲折,要成为一名书法家的梦想从未熄灭。从开始的独自揣摩到后来的拜师学艺,直到得遇启蒙恩师河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陈发源先生,最终踏上了一直让自己魂牵梦萦的书法艺术之路。至此更加勤学苦练,一方面坚持不懈地临摹名家书法,一方面向前辈同仁虚心求教,经过二十多年的勤学苦练,为自己的书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每一个字写出来均大气沉稳,不急不躁。(作品:《舍得》、《淡泊明志》)如果没有长期的潜心钻研,绝无可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再加之八年的军人经历,更锻造了他刚毅豪爽的性格,体现在书法上,便是他的作品,在沉稳中蕴含的那股遒劲不羁的气势。(作品:《军魂》、《雄霸天下》)
二、师古而不泥古
任何一个书法家,在艺术创作中都会遇到如何处理模仿与创新的难题。过于受古人笔法的限制,便无法自成一家,正如齐白石先生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一味模仿,永远形不成自己的风格,超越不了前人,成不了大家。但往往有些书法学习者又走入另一个极端,轻临摹,急于创新。而临摹是一个打基本功的过程,如果基本功都没打好,所有的所谓创新便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便也不会有好的作品,更不会长久。
在这个问题上,马国强老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一方面坚持临贴,二十几年来,一直如此,“二王”、颜柳、苏轼等大家的作品,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临摹,把古人已经总结成熟的关于字的长短、粗细、瘦枯、干湿、浓淡、飞白、停顿、收放、上下、左右、结体等基本技法掌握娴熟。因为他知道,今人如果想在这些技法上超越古人,几乎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创新应该是在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在书写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精气神融入到每一个字中,即在做到形似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神韵。(作品:《家和万事兴》、《大爱无疆》、《禅茶一味》、《茶道》)
范温在《潜溪诗眼·论韵》中提出,所谓韵就是,“行于简易闲淡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即书法作品的神韵,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但是也正是这种神韵才是真正属于一个艺术家的独一无二的东西,也是决定一幅书法作品艺术水准的关键。而这也正是马国强老师,孜孜不倦追求的最高境界。由此也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