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时评
勿让强捐假慈善以行
2015-10-13 08:47:00    大河网

   近日,郑州郭女士收到儿子学校发来的短信:请提醒孩子不要忘带捐款。看完短信,郭女士甚至搞不清楚钱是捐给谁的,连个主办单位和捐助对象都不说明。学校回应称“郑州慈善日”捐款是市里统一定的,由市里统一安排调拨。(大河网)

 
  点评:捐款自愿,何来统一规定?捐款者可指定善款去向,何来统一安排调拨?强捐索捐逼捐之所以层出不穷,正是因为某些机构根本不把强捐当做滥权,反而以做好事之名行道德绑架之实。更有甚者,还有机构直斥不捐款者“缺乏觉悟”,这就不仅是道德绑架,更是权力绑架了。
 
  记者走访宁波几家超市。采购自华润超市的虾仁重量为194。5克,单价71。96元/kg,解冻后虾仁净重97克。采购自联华超市的重量为211。5克,单价35。60元/kg,解冻后虾仁净重58克。超市员工表示,“如果没有冰,价格怎么会这么便宜。”
 
  (《现代金报》)
 
  点评:有人说这是市场行为,消费者完全可以用钱投票。问题是,当过度包装成为行业潜规则,整个市场都是如此时,消费者哪还有用钱投票的空间?更何况,如果只有用钱才能维护消费者权益,那要消协和职能部门何用?
 
  7月以来,民政部、公安部等多部门接连发通知,整治滥开证明现象。但调查发现,不少机构对证明材料的需求并未减少。一些部门称未接到文件不得不继续开证明。(新华网)
 
  点评:三令五申了这么多次,简政放权精神传达了这么久,舆论对奇葩证明抨击了这么长时间,居然还敌不过一纸加盖了印章的文件?按照这样的办事思维,即便文件传达到,又如何保证他们不会寻找别的理由继续索要证明?


责任编辑:bj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