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国际扶贫日,10月16日凉山本地多个微信公众号曝出,昭觉县干部因为国家扶贫日而被逼捐,每人需要捐赠400元,直接从工资卡中扣除,官方对此回应,此说法失实。(10月18日中国新闻网)
捐款本是体现社会和个人爱心的慈善活动,它的初衷是扶贫助弱,让每个人充分表达自己的爱心,让社会充满温暖的爱意。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自愿捐款,更不是每一个人都自愿捐到所谓的“最低限额”,所以这种逼捐“无疑”违背了我们精准扶贫、脱贫致富、互助携手的初心,更会寒了干部们做公益、慈善的热心。且不言官方的事实或失实,试问逼捐能逼出真慈善吗?
政府扶贫是一种责任,社会帮困是一种善心。责任不能转嫁,善心不容挟持。应该由政府完成的,不应摊派给个人。不管当地干部职工是否吃财政饭,都不能成为承担政府责任的理由。以行政手段命令职工捐款,明显超出政府的职权范围,权力的手伸得太长,也是对公民权利的侵犯。
发自内心的捐款是件暖心的事情,而被行政命令逼捐款则让人很闹心,什么时候能做到群众想捐就捐,我的钱袋我做主,才是社会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公众更期待政府的权力能够“被规范”,这也是法治精神所在。
慈善源于爱心,源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回归感,但昭觉县的强制慈善硬生生地剥夺了党员干部的爱心权力,爱心捐款成了昭觉县领导需要完成的漂亮政绩目标和理直气壮强制摊派的任务,这是多么令人心寒的一出闹剧。在数字堆砌的错误政绩观、事业观、价值观的驱使下,最具人情味的慈善都被充作堆砌政绩的基石,这是懒政的表现,更是无赖的行径。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