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百家争鸣
高鹏:公益项目将引领慈善救助新主流
2015-10-20 11:41:02    慈善公益报

  首先,从公益项目的受益对象来看。公益项目有大有小,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受益对象明确。比如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于2001年开始实施的“母亲水窖”工程,就是重点帮助西部地区老百姓特别是妇女摆脱因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这个工程已经实施十几年了,被载入了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对象明确,使得救助更加精准,效果如果药剂直达病灶根部一样,符合慈善救助的规律,以点的救助带动面的帮扶,实现整体上的受惠。

 

  其次,从公益项目的实施目标来看。公益项目的最初目标往往小微而具体,更容易让人们看到效果,产生满足感。如著名公益人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目标就是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免费的营养午餐,虽然很小,但随着项目的实施,影响却惊人的大,直至政府也跟着行动起来,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落后地区的学生教育、身体成长等方便。

 

  再者,我们从公益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者来看。公益项目一般都是专业性的社会组织精心设计的,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让专业性的组织去实施专业性的公益项目,能够有效减轻慈善组织的负担,对于活动效率的提高不言而喻。这非常符合组织的发展规律,慈善组织不要大而全,什么都做,而要和实施队伍各取所长,分工合作。

 

  李克强总理说要把慈善事业做成人人信任的“透明口袋”,提高公信力和透明度是慈善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好的公益项目,从设计、实施到总结,过程清晰明确,易于监督,透明度更高。这也是公益项目能够得到广大群众支持和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把我的物质帮助到实际的个人手上,我觉得我更放心,更乐意。”这句话代表了很多老百姓的愿望,通过公益项目能够得到很好的实现。

 

  此外,完善的公益项目的目的性、结构性很强,易于宣传和推广,吸引人眼球,受到的关注度也就更高。一个公益项目如果做的成功,借助于网络的酝酿和发酵,所引发的社会反响和蝴蝶效应将是十分强烈的。

 

  公益项目成为慈善救助的主流是不可逆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公益项目都能成为慈善救助的选择。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以扶贫济困为重点开展慈善救助活动,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也有很多人仍然以基本的生存权利为主要目标,所以,我们要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同时,加强项目跟踪和资金监管是在做好公益项目选择后的主要工作。(宁波市江东区慈善总会高鹏)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