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百家争鸣
观点碰撞:“零成本公益” 想欺骗谁?
2015-10-07 13:37:30    凤凰网

  何况,公益在今天也可以是一门正规的职业。而且,有多少人,为了公益,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遭遇了难以预测的不公平,承受了非法的监禁和牢狱之灾。又有多少人,为了公益,折损了自己的青春、美貌和才华?如果我们总是把成本让这些人来承担,我们的社会究竟于心何忍?

 

  公益其实需要“高成本”

 

  有时候开玩笑着说,公益,是一群不确定的人,以不确定的方法,用不确定的状态,对着不确定的目标,试图解决一个不确定的问题。

 

  也就是说,公益有极强的探索性。科学探索允许失败,文学探索允许失败,哲学探索允许失败,神学探索允许失败,政治探索允许失败,商业探索允许失败,军事探索允许失败,公益,更需要允许失败。

 

  即使是物资帮扶型的公益,那些看起来很让人兴奋的物资,是不是需要真的送达,该如何送达才最合理,也都需要试验许久,才可能得到一点效率上的经验。而这个方面的经验,对另外一个项目,未必有着启示和借鉴的作用。这显然,需要颇高的试验成本。

 

  至于心灵文化探索型和社会治理探索型的公益,风险就更高了,成功率就更低了,试验的成本就更大了。

 

  某种程度上说,公益组织为了试图解决社会问题、环保组织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其真正消耗的社会成本,可能比政治、军事、商业要来得高得多。只是这个行业要么比较隐形,要么体量还不足够,没有引发公众的相应警惕,因此,也就没有正常的成本计算方式。

 

  有好多成本,其实都是在探索过程中,被公益行业自己埋单了。如果你承认,它就是成本,如果你不承认,它就不是成本。

 

  与其躲闪,不如正视。它不仅仅是成本,而且是极大的成本。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成本就在那里。

 

  举例来说,SEE基金会,2004年成立至今,其为探索有效资助草根环保组织所花的代价,甚至可能比草根组织得到的资助量还高。

 

  再举例来说,近年来在公益行业出手阔绰的“马云公益集团”,目前所投的五个左右的公益大项目,其探索成本,肯定也价格不菲。我总是怀着不必要的担心,担心这类身出豪门的公益机构会遭遇“公益投机派”的欺诈。社会上的某些聪明人一看,这样的公益资金不骗取,还骗取谁的呢?于是,成本,就可能在无形的、甚至在荣耀的光环中,被大量消耗掉了。然后,被悄悄地隐瞒、刻意地消解。

 

  再举例来说,中国几千家基金会,真正活得像个基金会的,没有几家。那些半死不活的基金会,那些完全以董事长个人意志存活的基金会,钱压在库房里花不出去,寂寞地等待着政府的眼色,根本不顾公益目标的死活。它们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公益资金的流通效率,带来了高昂的社会沟通成本,带来了伤害剧烈的“受益人申请成本”。这样的公益内耗所损失的巨大成本,又有哪些人去计算过?又有哪些人摊销过?

 

  再举例来说,公益机构、公益个人,也是一样有着探索的过程。在这风险性极高、成功率极低的行业,想要抹杀成本,忽略成本,也就只有自欺欺人者才做得出来的事。

 

  再举例来说,有些公益组织,经营了几十年,假装面对社会问题却又不敢真正去解决社会问题,于是,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活不活,死不死的,就是公益效率毫无起色。这样的组织,所损失的社会成本,又该如何计算呢?

 

  即使我们回到一个公益组织的内部,我们会发现,好多公益组织都幻想社会启蒙。而社会启蒙,当然依靠的是“人的头脑”去探索,人的身体去试验、人的心灵去承受。于是,投资这个头脑、投资这个身体、投资这颗心灵,就成为公益行业最需要做的事。

 

  如何给这样的头脑定价呢?你是愿意给他低工资,还是给他高工资?如果一个机构有100个这样的人,每个人的年薪100万元,如果他的行动是活跃的,产出是惊人的,难道这不合理吗?

 

  在这个时候,你还想信誓旦旦地说,公益可能零成本吗?

 

  除非,你做的,根本不是公益。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