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志愿者
记者许安平 十六年慈善公益路
2019-11-12 20:08:29    慈善公益报

 十六年风雨  十六年慈善公益路

——记宁夏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许安平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艾捷 通讯员 刘颖梅在宁夏石嘴山市,提起记者许安平,没有人不竖大拇指夸奖的。因为他既是一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传媒人,也是一位注重新闻、法律和传统文化传播与研究相结合的社教工作者。许安平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先后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长城街道办事处和石嘴山监狱分别开办了“许安平工作室”,成为从事公益、热爱慈善的志愿者。

      从2003年9月到2019年9月,许安平共举办公益、慈善类讲座计350余场,受众5万余人,同时还利用工作室义务为辖区居民和监狱服刑人员普及法律知识、宣讲传统文化,调解邻里(服刑人员)纠纷、婚姻矛盾,帮助农民工维护权益,开展志愿者培训活动,特别是近5年来举办的“让传统文化的雨露滋养我们的心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先后在石嘴山市和银川市共举办203场次,深受党政机关、公检法以及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2006年3月,单位专门安排他从事法治宣传报道。在采访工作中,他了解到八九成未成年人因不懂法律而走上犯罪道路,便在采访过程中给他们宣传法律知识。监管场所的领导得知此事后,便把这些未成年人组织起来,邀请许安平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这一讲就是10多年。

      2010年初,许安平居住的健民社区工作人员邀请他给社区开展法制讲座、调解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2016年底、2017年初,管辖健民社区的大武口区长城街道办事处新上任的领导知道这件事后说:“许记者是咱街道的居民,多年来为建设和谐社区确实出了力,方向对头效果明显,也应该名正言顺起来。”于是,便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许安平工作室”。

      从2014年开始,许安平为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费购买了古圣先贤经典书籍,还专门去太原、北京等地拜师,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孝文化知识,先后制作了《读中华经典 修君子品德》《传承革命文化 争做时代新人》《坚定文化自信 勇于文化担当》和《共产党员要做弘扬“君子文化”的典范》《学<习近平用典> 做新时代楷模》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课件,除了给石嘴山监狱、石嘴山市戒毒所、大武口区爱心驿站帮扶队等公益组织主动上门宣讲外,还给市直机关工委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机关、企事业单位无偿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多年来,许安平做公益活动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而且分文不取。他不但向志愿者传授服务理念,还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活动当中,积极捐款捐物、扶危济困。

      16年的公益奉献苦乐相伴,许安平患上了严重的“声带炎”。有时炎症犯了但相约好的调解或讲座也坚持进行。医生警告他:“如果你再不注意保护嗓音,以后声带可能就发不出声音了。”听了医生的话,他每天早上用淡盐水漱口,平时喝水放“胖大海”以保护声带,然后,站在台上继续宣讲。

      辛勤付出,结出累累硕果。2010年11月,许安平荣获“全国报刊禁毒防艾新闻报道先进个人”称号,2012年12月荣获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第三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称号,2014年12荣获“宁夏守法好公民”称号,2017年5月荣获“石嘴山市第六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称号,2017年10月荣获“第三届宁夏好人”称号,2017年11月荣登“中国好人榜”,2019年7月荣获“石嘴山市优秀道德讲堂宣讲员”称号。

      对于未来,他向《慈善公益报》记者表示:“我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多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言,他在一系列的重要讲话中、多次的新闻访谈中和著书立说中,展现出了高超的思想能力和高度的文化自信,为人民群众树立了榜样。因此,我感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春天已经来了,所以我要更加努力传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雨露滋养大众的心灵。”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