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鸿清,闽运宁德出租汽车公司职工,“爱心车队”慈善志愿者服务队队长,一个不善言辞而一做慈善就会冲在最前头的“大哥”。他身上有一股子干脆洒脱的豪爽气质,“做好事嘛,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人人都做得到,只不过我们有了好的平台而已。”
在他心目中,做慈善就像做好事一样简单。
他所带领的志愿者服务队队员都是闽运出租汽车公司的“的哥”“的姐” 。每年的“高考爱心直通车”,他们是主力“军团”,每天一趟又一趟不辞辛劳地将考生们送达考场,并给他们鼓励打气。自章鸿清成为“爱心车队”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后,不仅带领队员积极参加高考爱心直通车,还组织队员积极参加蕉城区慈善总会开展的各项慈善公益活动。他以身作则,以慈善为己任,带着团队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宝贵时间投身慈善事业,捐资献物,筹集善款,远赴偏远乡村,帮扶贫困学生,救助孤残儿童,接济留守老人,一路奔波,洒播着慈善的爱心。
专领累活的“好人章大哥”
每一次受到表彰时,人们都推举章鸿清出来说一说自己的事迹,他总是说“没啥,真没做啥,我也就开开车、打打下手”。很多事,他只管默默地做,从来也不去说。
蕉城区慈善总会建立初期,人手和车辆都不充足,但是只要一个电话,章鸿清总能在第一时间调派车辆来支援,从无二话。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
那时候,因为人手不够,常常双休日两天都得下乡入户,不得休息,但是他也没有丝毫怨言,随叫随到,绝无推辞。若是区慈善总会在工作日有车辆需求,他也会第一时间调整班次,保障用车。
如今区慈善总会的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很多队伍自己也有车辆,可以满足下乡出行的需求。但当区慈善总会分配下乡任务时,章鸿清总是要求把最偏僻、最艰苦、最难走的地区分配给自己的队伍。遇到恶劣天气,风里雨里,依然翻山越岭,坚持完成任务。因为常去偏僻山区,山路不仅难行,还常常有雾,视线不清,章鸿清就跟队里经验丰富的蔡传耀师傅轮流驾驶,“还好是我们队来了,如果换成其他队,多么危险!”即使再累再难,他也不忘体恤他人,令人感动。
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做慈善心态要好”,这是章队长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做慈善,由心而发,珍惜每一个帮助别人的机会,却从来不求任何形式的回报。“我不需要别人来感谢我,更不要什么报答,我就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一点儿事,仅此而已。” 章队长说。加入慈善队伍多年,他总是一如既往地低调。
无论是下乡入户调查帮扶贫困学生、救助孤残儿童、接济贫苦家庭,还是到幸福院看望慰问老人,章鸿清总是默默地走在前头。他抢着搬运慰问物资,他深入环境脏乱的贫困户家里,他悄悄把自己身上的钱送给特困户……从这些桩桩件件的事情里,你能体会到一个粗犷汉子最为细腻又温暖的内心。
队员们说,虽然章队长自己的家境也不是很宽裕,但是每次下乡,队长和队员们都会把餐补的钱节省下来,并把自己口袋里的钱都掏出来,添补给贫困户。每次都是早出晚归忙活了一整天,身体疲累,口袋空空,此时此刻,只有心是最充实快乐的。“这就足够了”,章队长说。
有爱的人生最美好,爱是助人的快乐,爱是付出的满足。善的本质就是爱他人且不求回报。不以自我利益为中心,时刻将他人的疾苦与不幸放在心上,愿意向他人伸出援手,且日复一日地付诸于行动。
蕉城区不仅有热心的章队长,更有许许多多像章队长一样的志愿者,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行动践行爱的理念,在蕉城的大街小巷默默无言地付出,在宁川大地高吟出一曲感人肺腑的大爱壮歌。
“爱满人间”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 黄川涵
图为黄川涵(中)在开展入户摸查登记工作。
“有一个姑娘,大大的眼睛高鼻梁,脸上的笑容充满阳光,她的志愿者之路还很长。”在“爱满人间”志愿者服务队里,一个面容姣好的大眼睛女孩特别显眼,她披着红色的绶带,就像一团热情的火,温暖着人们的心房。
她叫黄川涵,一个在志愿者服务队里成长起来的姑娘,在一个女孩最美好的年华里,有了慈善注入的力量,让她的人生别具意义。
为大爱 忘小我
“那是我第一次入户探访,也是我第一次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贫病交加的老人,失去父母的孤儿,看到这些家徒四壁的困苦人们,我真的很揪心。”黄川涵回忆起第一次下乡入户的情景,仍然十分动容,她的大眼睛里有隐隐的泪光,“从那时候开始,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
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黄川涵一路走来。和“爱满人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林挺松一样,黄川涵也是第一批进入蕉城区慈善总会的志愿者,从2011年到现在,她的志愿服务从未间断。
作为一个注重形象的时髦女孩,看着她亮丽的外表,实在想象不出她在志愿者服务中的样子。但是“爱满人间”的队员们个个都对黄川涵赞赏有加,当她进行志愿服务的时候,虽然还是那么漂亮时尚,但更是一个完全忘记了小我,心里只有大爱的志愿者。
她温柔贴心,用女孩特有的细腻,温暖着幸福院老人们的心。每次参加“情暖幸福院”活动,黄川涵总是拉着老人们的手嘘寒问暖,帮忙老人们处理内务,手脚勤快,笑容亲切。“对待那些老人家真的就像对自己家里的长辈一样”,队员们都这么说。老人们看到黄川涵都格外开心,就好像多了个贴心的孙女,每次黄川涵来到幸福院,老人们都忍不住摩挲着她的手,直夸赞她是个暖心的好姑娘,每次分别,都不舍她离开。
为了特殊的救助对象,区慈善总会经常举办专门的慈善晚会进行募捐。每当此时,黄川涵总是冲在最前的那一个。她面带让人心生亲近的微笑,身披志愿者的红绶带,手捧着募捐箱,在大街小巷奔走。为了每一份可以争取到的爱心,她不辞辛苦,一遍又一遍地向路人讲述被救助者的故事。当募捐箱里收集满了沉甸甸的捐款,她甚至都来不及喝口水,休息一下,就抱着另外一个募捐箱再次开始。蕉城区不大,常常会遇到熟人,但是黄川涵顾不得其他,反而借着熟悉,劝别人也献出一份爱心。“那个时候感觉自己就只有满腔的热情,想要为人多做一点,再多争取一点募捐款,自己的面子啊什么的好像都不存在了。”黄川涵笑着说。真的,当你做慈善的时候,不为报酬,不为名利,你就能体会收获的快乐。
辟蹊径 送温暖
年轻的黄川涵,现在是一家公司的经理。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她也曾换过工作单位,但是无论在哪个企业哪个岗位,她都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慈善理念,影响并带动所在的单位同事一起为蕉城的慈善作贡献。同时,她还动员公司其他领导支持慈善,连续几年送出一批又一批价值不菲的生活必需品等物资给幸福院老人们,从营养品到保温杯、净水器……样样儿实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今年,黄川涵又发动所在公司给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捐赠了300套护眼仪。
这份时刻惦记着他人的热心,人人都看得到,也体会得出来。“看到他们,总忍不住想为他们做点什么”,打小就孝顺的黄川涵真正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多年来,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志愿者”。
“我是一个最平凡不过的人,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现在慈善工作已经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生活中的必需。”黄川涵说,她会一直坚持做一名平凡的志愿者,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让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
“金色年华”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 陈庭松
图为陈庭松(左一)在开展入户摸查登记工作。
8年来,大家为慈善做了多少事?大概没有几个志愿者记得清楚,因为实在是太多太多。
打开“金色年华”志愿者的活动相册,志愿者们为慈善而奔走的画面立刻生动起来,多年来,为慈善做的点点滴滴,仿佛历历在目。在这些照片当中,出镜率最频繁的人,除了队长傅明华,就是副队长陈庭松,他俩在志愿者队伍里可算是“焦不离孟”,这一对组合具有极高的默契感和配合度,每当慈善事业需要他们,他们总会冲在最前头。
说起陈庭松,傅明华队长总是有说不完的赞赏:“老陈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志愿者,他热情、无私。是个特别朴实的人,能够帮助到人,他心里就畅快了,踏实了。”
舍去私利 服务慈善
陈庭松是个体户,水电活儿是他用以谋生的手艺。每次有生意的时候,他便骑着自己装备齐全的小电驴风驰电掣,快速到达,下车就开始着手干活。他不但经验丰富,态度还格外热情,只要他经手的活计,质量绝对过硬,没有人不赞赏的。“人好手艺好”是老客户对他的评价。正是因为这一点,几十年下来,陈庭松积累了非常多的老客户,生意也非常红火。
2011年,陈庭松跟着傅明华加入了蕉城区慈善总会志愿者队伍,成为“金色年华”志愿者服务队的“多面手”。多年来,他们坚守着宁德市万达广场这一慈善阵地,在这里既为人们提供免费的文化娱乐,让大家在广场上放开歌喉享受快乐。同时,当有困难群众需要捐助的时候,他们便组织开展慈善晚会等为其募捐。活动中,当电路方面需要维护的时候,陈庭松绝对第一时间赶来,而且分文不取。
因为全身心投入慈善,陈庭松刻意减少了工作。为了推掉活计,他甚至换掉了手机号码,生意也少了许多。关心他的队员们常常问他:“你不像我们有退休金可以领,你这样做收入会减少很多,怎么办呢?”每当这时,他常常笑着回答:“我老了,想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不这样,我怎么能有时间来做慈善呢?”
虽然手机换了,但一些熟客依旧需要陈庭松帮忙。他从来不计较工钱,市面上其他人的人工费用至少是他的两倍,他却毫不在意,只求兢兢业业把活儿做好,解除了人家的急和难,他就很满足了。
将善融入生活
这几年,陈庭松和傅明华队长一起,领着“金色年华”志愿者服务队参与了区慈善总会的各项活动。无论是“情暖万家”,还是“情暖幸福院”,或是助学助困等其他活动,他俩不曾缺席。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每次入户探访,帮助贫困户,做好助学调查,他们从不落于他人之下,这些年非常忙碌。
每当参加慈善活动的时候,若是店里或家里有人叫他出去干活,他都会推辞;只有一种情况除外,就是谁家里水电出了紧急情况,需要帮助。如果遇上这样的事,陈庭松总会利用活动间隙,赶去帮助人家“抢险”。有几次,陈庭松这头忙着慈善晚会会场的布置,中午饭都没吃就跑去帮人抢修水管,修好后又马上回到慈善晚会现场。但是这种忙碌让陈庭松觉得充实,“不是钱的问题,人人都会有遇到急事的时候,能帮就帮一把。”这是他最简单、最质朴的想法。
有一次,陈庭松和傅明华两人去某社区办事,陈庭松发现有一栋楼的电表箱覆盖板脱落,露出了带有强电流的电线,这实在是太危险了!如果有人,特别是有孩子经过,无意中去触摸,就会有生命危险。两人立刻开始着手处理,把电线理好安置好才离开社区。“这是人命关天的事,谁看到了都应该把它弄好!”陈庭松说。
对于陈庭松来说,这些都是小事,不算做好事,只是“能帮就帮”而已。其实做慈善,不就是急人所急,帮人所需吗?这点点滴滴,就是这座城市里最温暖人心的细节,也是慈善志愿者们最朴实的“小善大爱”。
张丽娜/文 王 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