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名星
张莉:一个人的公益
2015-09-30 14:53:12    晶报

  20岁时,青春飞扬的张莉把海子的诗句抄在日记本上:

 

  你来人间一趟

 

  你要看看太阳

 

  和你的心上人

 

  一起走在街上

 

  2000年,张莉第一次进藏,寻找她心目中最美的阳光。彼时她已拥有两家公司。她背着名牌包进了西藏,不停对着草场雪山按下快门,而那些偶然闯进镜头里的羞怯而贫穷的藏区孩子,让她心生怜爱。在如此美好的地方,却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反差太大了。她不吝金钱,应允孩子们的各种请求。但,她慢慢发现,很多时候给出去的金钱并没有真正帮助到孩子。有次,一个孩子对她说,父亲患上耳聋,需要钱看病。她尽量地施予帮助,但她后来得知,那孩子转身就进了游戏厅打游戏去了。这让她意识到:金钱无法帮助一个孩子获得美好的未来,无知才是真正的贫穷。于是她想到了要办学校,让孩子们受教育,让他们学习西藏传统技艺,习得一技之长,能够自力更生。

 

  这信念如一团火,在年轻的心中激荡跳跃。她有着说干就干的勇气和决心,她甚至不觉得这需要跟朋友商量,在很多人看来放不下的种种,在她却是极其轻松和自然,这就是她的性格。“在哪都是一天三顿饭,没有任何区别,而且,我做的是自己很想做的事情啊。”

 

  她也喜欢藏区这种和大城市完全不一样的环境,“都市人情感上比较封闭,有些人很难想象一个人为何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去帮助不认识的人,其实你如果尝试一下,就会发现给予带来的快乐。”多年以后,张莉如此解释她当年的决定。

 

  2004年,张莉结束了公司业务,在拉萨创办了攀德达杰福利学校。在藏语里“攀德”是指福利,“达杰”是弘扬、增上的意思。她要把太阳的温暖和芬芳传递出去。

 

  攀德达杰的第一批近百名学生,几乎都是张莉和校长扎多从西藏各地乡下甚至远及四川、青海的藏区亲自招来的,主要面对家庭贫困无法上学的藏族青少年,年龄在13岁到21岁之间。他们分别在绘画(唐卡、壁画)、金属铸造、雕刻、编织等四个班中学习。他们白天学习技术,周一三五晚上学习藏文,周二四晚上学习汉语,周六下午学习宗教艺术知识,周日到各个寺庙去感受文化和历史……

 

  把伤痛当成收获强壮自己

 

  办起这样一所学校有多难?11年办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面对朋友们的关心,张莉微微一笑:一言难尽。

 

  因不愿让父母担心,办校之初她只告诉父母自己在拉萨开办公司。2006年,父亲到西藏旅游,途经拉萨看望张莉。眼看瞒不住了,张莉把父亲带到了攀德达杰,“他看了教室里上课的孩子们,看了堆着柴火和牛粪的厨房,看了我在学校的简陋住处,眼泪立刻就掉下来了”。

 

  今年三月份,深圳女孩Dana去林芝看桃花,顺道在拉萨和张莉一起住了四天,深有感触的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从这则微信也可一窥张莉的生活:“关注莉姐的生活状态,就像看到理想与现实,硬币的正反面。这个外表柔弱美丽的姑娘挥洒着十几年的青春与梦想,多年前就在我心里留下过诗意的想像,也激荡着我多年的青春梦想。直到今年陪着她过了四天实在的日子,四天不到100个小时里,莉姐经历了这样一些事:攀德达杰老师心脏病突发住院、清早起床接学生家人的电话来差点被骂哭、要去买菜买米、牙疼到发烧彻夜难眠还忙得抽不出时间拔牙……对,这只是四天,我所亲身体验到的、管中窥豹的四天,莉姐的日常。她一个人坚持守护了11年,过了约等于1000多段这样的四天,1000多倍这样的日常……”

 

  张莉,这个外表柔弱的女孩,气质里却有着让人钦佩的刚性和血性。建校之初她就定下一条原则:不接受捐赠,只接受朋友们和与部队做军民共建时送来的米、油等实物。近年来她一直凭着以前的人脉与资源,通过网络等通信工具来工作,靠接一些地产策划案和项目来赚钱,赚来的钱全部投入到学校的运作当中。她不富有,办学资金也并不充裕,但她自有一种从容和淡定,“只要人勤劳,有头脑,钱总会有办法挣到的。这些年也这么过来了,我们没有饿着啊。”“没有饿着”,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

 

  Dana曾问张莉:这么难,你为什么还要坚持?张莉的回答很简单:攀德达杰就是我的家啊,这就是我的生活。好比一个家庭,孩子的调皮烦着父母了,家长会发火说以后再也不管你了,但这可能吗?

 

  或者说,张莉不愿意让那些烦心事儿把她打倒,她也向来不喜欢那些“丧气”的人,她认为乐观者自有天助,“我见到板着脸或者拉着脸的人,就会找时机说,来,高兴些,笑笑嘛!”她这样形容一位可爱的小古修(西藏的出家人),“他长得就很高兴而且又爱笑”。

 

  学校里有孩子不爱学习,让人头疼,但在张莉眼里,这种事仿佛也有了轻松的色调:“想起曾经的一个学生,怎么都不愿学习,想干嘛就干嘛,多次跟我表达他想当只羊的心愿,后来我跟洛珠喇商量后就送他回萨迦了。”

 

  张莉说,她愿意把所有的伤痛都当成一种收获,一种让自己强壮的养分,“也许当时经历的时候会感到难以承受,但过去了也就过去了。有时候我甚至会脑洞大开,把那些奇怪的人和事编成动画片回放,哈哈,让自己乐一阵,这也是我发明的一种化解方式吧。”

 

  疼惜张莉的朋友们遗憾她还“单着”,张莉说她对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不会抗拒,包括爱情。她说,婚姻不是人生的全部,无论哪种状态,都要让自己过一种有趣的生活。“除了爱情什么都不缺的人才有底气去等待纯粹的爱情。他们的生活本来就不缺乐趣,不缺安全感,不缺自信。不需要爱情带来更多的东西,爱情为他们带来的只是爱情。”几个月前,张莉曾把这段话转发在她的微博里。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呢?毕竟她是虎虎有生气的女子,有太多人不曾具备的大气与开阔。

 

  身体里住着一个孩子

 

  张莉的书架上摆满了哲学宗教与历史类书籍,童话书也占了好几排。她说,读书让她的内心更坚定,这些年,她一直很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有了主心骨,让她一直很从容,内心不慌张。

 

  在学校里,孩子们叫她“张老师”,张老师是他们喜欢和全心信赖的人。她希望向孩子们传递这样一个信念:并非拥有的越多你就越快乐,要学会施予、爱与分享,为别人付出而不期待回报,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施比受更有福”。她也用笑容传播这样的生活智慧:不管周遭的情形怎样,每天都享受当下,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不被物质或者外在的东西左右情绪。譬如有了一件漂亮衣服,你就高高兴兴穿上,但丢了你也别难过,假如你为此难过,你就失去更多。

 

  在很多个夜晚,张莉手捧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的经典童话《小王子》,轻声细语地为孩子们诵读其中的段落:“如果你要是驯养了我,我的生活就一定会是欢快的。我会辨认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其他的脚步声会使我躲到地下去,而你的脚步声就会像音乐一样让我从洞里走出来。再说,你看!你看到那边的麦田没有?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来说,一点用也没有。我对麦田无动于衷。而这,真使人扫兴。但是,你有着金黄色的头发。那么,一旦你驯养了我,这就会十分美妙。麦子,是金黄色的,它就会使我想起你。而且,我甚至会喜欢那风吹麦浪的声音……”

 

  这个大气的女子娇小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孩子,她难得地葆有一份孩童的热情。她深知“一些人像没有温度的坏天气”,只是她不会轻易让坏天气浇灭心中那团火焰。她曾被人卷走办学资金,也曾因不懂打点疏通关系而遭遇无数次的找茬,怎样对付“坏人”?她发微博大声宣布要把他们都写进童话书:“忘性大是早就有的,找不到刚收好的东西,没走两步就不记得要干嘛。不过被欺负这事我倒是记得牢,那些伤害我们的人,等着吧,我可小心眼了,会一个不拉地写进书里去,童话里那些负责当坏东西、邪恶丑陋的,为它们取名完全不费心!”说归说,这里头更多的仍是天真和率性。

 

  2009年,在办学的第6个年头,虽然抱怨过也哭泣过,张莉仍然写下了这样优美而略带忧伤的诗句: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