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泊 伟)还记得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的那个夜晚么?还记得1937年7月7日,打响全面抗战的那一声枪响么?还记得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跨过鸭绿江么?是的,我们没有忘记,因为有多少英雄儿女永远地留在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们的精神流传了下来,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丰碑。
今天我们再次翻开那峥嵘的篇章,《慈善公益报》记者与参与采访过抗日老兵的沈阳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陈浩成先生一起,同多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革命、老英雄一起回忆那段用血与火铸就的光荣岁月。
愿拼热血驱日寇
宋振芳,1925年出生在河北滦县榛子镇王官营庄一个贫苦的家庭,他的父亲宋福全,在抗日战争中是我党办事员,积极参加抗日,后惨遭敌人杀害。从小受父亲影响的宋振芳,小小年纪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12岁的宋振芳加入儿童团,16岁,加入晋察冀抗日游击队,与日寇展开运动战,保家卫国的军旅生涯就此开启。
1942年,宋振芳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营长的警卫员,在一次战斗中,由于汉奸告密,宋振芳所在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宋振芳保护着部队领导突出包围,战友们急速撤退,他则跑到一片坟地侦察敌情,“砰”,一枚炮弹呼啸着落到身后,巨响后泥土炸得满天飞,宋振芳被炸晕过去,待他醒来时,他赫然发现,敌人就在前方100米处,宋振芳小心快速地离开,待回到部队时,才惊觉左腿剧疼,原来炸弹炸掉了一块肌肉。“截肢,还怎么打仗?我要打仗。”当听卫生员说要截肢时,宋振芳大声说。没办法,卫生员只好用土办法,用粗布条在伤口把黑血和碎肉拉掉,那一刻,被战友按住的宋振芳昏厥了过去,伤口露出白花花的骨头,战友们都不敢看,直到过了5、6个月,宋振芳的腿才长好,落下了碗大的伤疤。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这壮丽诗篇是无数抗日英雄的写照。14年,中华大地无数英雄儿女,万众一心杀敌卫国,将日寇逐出了我中华大地。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许许多多英雄一样,宋振芳没有豪言也没有壮语,凭着对党的热爱参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时光荏苒,弹指间,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当年那个壮健的小伙,也成了体弱多病的老人。然而,往昔的峥嵘岁月,已深深刻在他的生命里,即使光阴流逝,也永远不会忘怀。
戎马四十载
坐在记者对面的金刚熙将军已年近九旬,但是老将军风采依旧,声音还是那么的洪亮,讲起在朝鲜战场上那些枪林弹雨的一幕幕,老将军激动地声音有些发颤:“举世闻名的五次战役异常惨烈,由于敌人飞机轰炸,江桥被敌军炸断,弹药无法运上前线。敌军妄图用这招,封锁住运输线,断绝志愿军给养。一时之间,志愿军军需给养成了难题。为了打通敌人的封锁线,及时补运弹药,我和战友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寻找动员朝鲜百姓连夜抢修炸坏的大桥。明晃晃的照明弹把大地、树木、江岸和人都染成了令人恐惧的惨白色,飞机的轰鸣、机枪的扫射、炸弹的爆炸和呼啸在耳边响成—片,震耳欲聋。在枪林弹雨中,大桥抢修成功。物资顺利送到前线,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经过3年艰苦卓绝的战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回国后的金刚熙将军转身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当中。半年多世纪后的1981年,金刚熙出任黑龙江省牡丹江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对部队,对战士,金刚熙一腔深情。对我们国家的未来,对下一代儿童,他同样也倾注了无数心血。牡丹江新营小学的学生们不会忘记,是金将军带领官兵们为他们购置了电化教学设备,建起了图书馆,平整了2000多平方米的操场,让他们在学校里快乐成长。
退休后的金刚熙将军没有闲下来,他南下北上,行程近20万里,为东三省的学校设立奖学金,捐赠教学设备和生活用品,价值400万元,“当看到学生们坐在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里,汲取知识营养不断进步时,我感到非常欣慰。”金刚熙告诉记者。
血火战场显英雄
一部厚厚的打印成册的回忆录,诉说着李维波老英雄一步步走向革命的点点滴滴。他五十载戎马生涯始终与炮火相伴,奋战在祖国前线。他忠于党忠于人民,为党为祖国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和讲宝贵的青春年华。
李维波出生于吉林,1947年考入绥中县中学。1949年8月15日,李维波走进东北军事政治大学,并与高射炮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年的军校生活,铸造了李维波一身铁骨。
1950年6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朝鲜半岛登陆。10月8日,毛泽东主席下令反击侵略者,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战。从军校毕业的李维波光荣地成了一名高射炮兵战士。
“从1950年到1953年,我和战友们时时刻刻,沈戈待旦,白天,不能离开阵地半步,夜间穿好衣服、戴着帽子、穿着鞋睡觉,为的是白天30秒夜间60秒必须进入战斗状态。只要警报一响,立即投入战斗,苦与累、生与死都忘得干干净净,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歼敌必胜!”李维波老英雄回忆起那段战火岁月,自豪写在了脸上。
3年中,李维波所在炮团作战上百次,其中激烈战斗37次,击落敌机15架,击伤敌机17架,生俘飞行员1名。他先后立小功四次、三等功一次,荣获朝鲜军功章一枚。
在战斗中,李维波多次与死神擦身而过。陈浩成教授告诉记者:“李维波老人的双耳被隆隆炮声震坏,此后—生耳鸣不已,严重影响听力。这些事他从未向领导和战友们提过,能够保卫祖田和人民安宁,是他最大的幸福。”
走进晚年的李维波,没有忘记那烽烟岁月,更没有忘记献出生命的战友,他要把战友们铮铮铁骨、无私奉献的故事讲给下一代,用爱国敬业、永不言败的精神武装孩子们的心灵。2010年,李维波加入辽宁省关工委志愿军老战士团,义务为学校、工厂、社区等单位进行爱国教育。李维波老人说:“我要把中华魂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一直讲到讲不动为止。”
陈浩成教授说:“2006年到2016年,我们记录过73位共和国的英雄事迹,到今天,几位老英雄已经离开了我们,2016年以后,再想找到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人已经不太容易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将来想再见到这些老英雄们恐怕不易,但我们不应该忘了他们,我们有责任让我们的后代也不要忘了他们。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有他们的精神在,就有中国的国魂在!”
责任编辑: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