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人物
年近八旬修鞋匠 身残心善助学忙 —— 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修鞋老人王建荣
2023-07-12 18:06:23    慈善公益报

2022年度全国慈善会慈善工作巡礼·慈善人物

年近八旬修鞋匠 身残心善助学忙

—— 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修鞋老人王建荣


2019年,王建荣(右)获感动淮安慈善人物

  慈善公益报(艾 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修鞋老人王建荣说,自己就是个修鞋匠,不仅岁数大身体还有残疾,为这个社会也作不了什么贡献。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不止在淮安区淮安市,乃至在江苏省和全国,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好人”,一辈子做了很多好事。

  王建荣1945年出生于上海,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瘫痪。17岁那年,王建荣随父母从上海来到淮安区淮城镇闸北村落户。1979年9月起,王建荣开始从事修鞋职业。由于一开始没有固定摊位,周围不少人就主动让他在家门口摆;没有营业执照,工商局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他办理;遇到了什么困难,乡邻们总会伸出援助之手……这些好心人的帮助,深深刻在王建荣的心里,并成为他以后帮助别人的动力源泉。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王建荣决定向灾区捐款。他的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赞同。翻遍了家里的现金,只有1000元,和一张3000元没有到期的存折。5月13日,王建荣拿着这些钱来到了当地红十字会。“不记名,不要宣传,不要登报纸,我就这三个条件。”2013年雅安地震,王建荣再次捐款2000元;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发生时,他又在第一时间捐助1000元。

  2015年5月6日,是王建荣终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天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了牢记党员宗旨和使命,他专门找人制作了一块“为人民服务”的条幅贴在修鞋铺里,时刻提醒自己,赚钱不是目的,“为人民服务”才是真理和初心。修一双鞋挣块把钱或是几块钱,一天下来收入最多不过四五十块钱,一年也就赚个万把块钱。然而从2008年开始,王建荣却毅然走上了公益助学之路,迄今为止已累计捐款8万多元,帮助经济困难学生100多人。

  “这样的孩子,就因为家里困难上不了学,实在太可惜了。”2012年的一天,在电视上看到当地一名17岁的特困家庭孩子,以高分考上了淮阴中学却上不起学的新闻后,王建荣照着电视上的地址,不顾身体残疾,花了100元钱租车赶到孩子小杨的家里。在详细了解情况后,他告诉孩子:“虽然我没有多少钱,但你上高中三年,我每年资助你2000块钱。”如今,考上大学的小杨,每年都会给王建荣拜年。

  学生小朱的父亲靠做木工活为生,因在工地发生事故成了植物人,常年瘫痪在床,全家的生活仅靠母亲在田间劳作所得的微薄收入和低保维持。从2020年开始,王建荣资助小朱上学。

  身虽残疾心亦健,热衷公益常助人。王建荣将修鞋攒下来的8万多元积蓄捐献给地震灾区,并先后资助100多名经济困难学子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网、江苏文明网等媒体广泛刊发,并荣获了淮安市道德模范提名奖、“江苏省慈善楷模”“江苏好人”等荣誉。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