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人物
做一个有情怀的慈善工作者 —— 记湖北省武汉市慈善总会项目部部长徐烨
2022-07-20 09:31:34    慈善公益报

2021年度全国慈善会慈善工作巡礼·慈善人物

做一个有情怀的慈善工作者

—— 记湖北省武汉市慈善总会项目部部长徐烨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钰博)徐烨从2006年开始从事慈善工作,一干就是16年。2005年,她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开始接触公益慈善领域,从此便在心里埋下了慈善的种子。秉持行善为民的初心,她一直坚守在慈善工作前沿,将每一份爱心善意落到实处是她的工作目标,“我慈善、我快乐”是她的人生信条和工作动力。严于律己、勤恳敬业、尽职尽责,在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萤火之光,已成为她不变的底色和行为习惯。


徐烨(左)给重症家庭送年货

  2006年,徐烨加入武汉市慈善总会这个团队时,只有“没有院墙的孤儿院”一个自有品牌项目在运作。随着组织的壮大与发展,如何精准地为困难人群提供最迫切的帮助?如何切合社会各界最关注的焦点?带着这些问题,徐烨深入村社、学校、对象家中等开展调研,同时加强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摸索,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她先后参与策划并实施了“慈善圆梦班”“温暖工程”“慈善情暖江城”“红玫瑰计划”“一个都不该少”“暖冬行动”“爱心超市”“适老宜居暖巢计划”“陪伴空间站助童计划”“‘抑’路阳光”等慈善项目。“慈善圆梦班”项目被中华慈善总会评为“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和首届武汉慈善奖“优秀项目奖”;“红玫瑰计划”获评“美丽武汉·大爱江城”社会组织公益项目选拔大赛十佳公益项目。从“5·12” 汶川地震、西南旱灾、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芦山地震、鲁甸地震、南方雪灾,到2016年武汉洪灾等多个自然灾害专项募捐行动中,始终活跃着她忙碌的身影。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武汉。面对疫情防控社会捐赠工作“大考”,武汉市慈善总会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要求,负责接收社会捐款和通用物资。徐烨从大年二十九开始,就和同事们一起投入到疫情捐赠“突击战”中。自己的家距离单位13公里,出行没有交通工具,她就四处联系亲友帮忙,实在没有解决办法,她便每天骑共享单车上班。疫情伊始,捐赠咨询热线呈井喷式暴增,往往一个通话还没结束,另一个电话已在等待中,手机充电线不曾从墙上的插孔中拔出。从早到晚不停歇,日复一日连轴转,手中的工作一刻都没停,嗓音嘶哑到说不出话,就用微信、短信联系,丝毫不敢懈怠。“找徐烨”“徐烨能处理”成为同事口头说得最多的几句话。有时候自己的工作得不到捐赠人的理解、受到了委屈,她没有抱怨、不去争吵,擦干眼泪、放下委屈后,她面带微笑继续倾听。从接听咨询电话、接收资金捐赠到物资捐赠,连续奋战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直至疫情防控全面转入常态化阶段,经她手接收的捐赠通用物资307笔823万余件、价值3.26亿元,全程没有被质疑、被投诉。

  世易时移,一路走来,她怀着对慈善工作的热爱之情砥砺前行、不负韶华,用情怀赢得尊重,用情怀收获成绩,将青春化作爱心与责任心,无私奉献给慈善事业。她说:“工作或许本无温度,但当融入了情怀之后,就变得温暖而美好。”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