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民意 情暖民心
——记辽宁省锦州市慈善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利彬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江川)自辽宁锦州市慈善总会成立至今,徐利彬已在慈善岗位上工作了16个年头。作为慈善人,他先后从事过财务、项目、慈善服务、物资管理、后勤保障等多个岗位,由于始终保持着对慈善工作的正确认知和大爱情怀,从普通工作人员成长为既能够独当一面又能带领团队的优秀职业工作者,他用真心真情诠释了“身为慈善人心系民意、做好慈善事情暖民心”的从业精神。
图为慈善义工队组织开展公益活动
岁月如流水,16年匆匆而过。做财务时,他努力练好业务知识基本功,管好用好慈善资金。认真学习坚决贯彻慈善法法律法规,通过对法律法规的解读和学习,一方面积极为捐赠者受助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特别是在企业冠名基金的使用方面,通过开展企业冠名基金项目,确保慈善资金完全、安全用于慈善目的;另一方面严把慈善资金使用的制度审批关口。
为募集更多的善款善物,帮扶更多的困难群众,他几乎将黄页上的电话打了个遍,并逐一敲开陌生企业的大门,向他们一次次阐述慈善理念。为帮助本地区农村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开展了“大手拉小手”“锦州慈善光明行”“慈善爱心书屋”等项目,深受教育部门和受助学校师生、家长的欢迎。特别是“慈善·福彩”助学项目,在受疫情影响募集善款较难的情况下,他多次协调确保了持续十五年的助学项目如期开展。该项目自开展以来共资助锦州市城乡贫困大学生3948名,累计发放助学金1332.8万元,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项目。2017年至2019年,经他落实的助学项目有19项,投入资金超千万元,受助学生达两万人。
为着力推动慈善志愿服务工作,坚持在“三无老人救助”等项目上推行“出资+服务”的项目运行模式。徐利彬坚持以慈善项目带动慈善服务,以慈善服务完善慈善项目,如“三无老人救助”项目,由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出资,由受助三无老人所在街道,社区慈善志愿者提供亲情服务。据统计,2020年经手组织新注册慈善志愿者队伍三支,共计400多人,慈善氛围在锦城蔚然成风。
抗“疫”没有局外人,2020年年初,徐利彬毅然放弃春节假期,坚守在抗疫物资接收与发放的一线,每天记录来自中华慈善总会、省慈善总会、市防控疫情指挥部以及各捐赠单位、个人咨询信息。同时,为锦州市、武汉等地区提供的每一笔物资捐赠,从意向、签约、接收订单、验收货物、组织发放,实施了“双向一站式”服务接收发放办法。由于工作强度大,这期间他患上了急性阑尾炎,同事们把他送到医院的时候,医生说必须马上手术。可手术后他醒来的第一句话竟是询问善款是否及时拨付,在得知工作没有被耽搁后,他才放心地躺下休息。妻子心疼丈夫叫他安心养病,然而术后第三天,他却悄然返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从普通员工成到办公室副主任,徐利彬参与过200多项次的慈善项目,经他手投入款物(折现)2亿多元。他所在的慈善总会,于2014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五星级”“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2016年锦州慈善光明行项目获“辽宁省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血液透析救助项目荣获“辽宁省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2019年荣获“辽宁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领导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他的奉献和付出。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