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光 大观人生
——记河南省助残济困总会创会荣誉主席张世军
慈善公益报(武莞青 本报记者 王杰)“对于生命的意义,理解不同,实践不同,解释也不同。我的想法是,既来到人间,就要想法活得有点意义,特别是暮年,更不能太没意义。纵观古今人类社会,多少有志之士,为了活得有点意义,在生命的进程中,充满着奋斗,充满着艰辛,充满着传奇。一个人,作为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多么自豪,多么伟大,但面对无边无际的浩瀚太空,又显得多么短暂,多么渺小。真正的智者,就要善于处理这渺小与伟大的关系,尽量发挥渺小的生命体在有限年华里的伟大作用。”张世军在《生命之光》一书中写下这样的心声。
张世军,现任河南省助残济困总会创会荣誉主席,并出版有《生命之光》《阳光岁月》等著作。在政界他曾站在高位,任职过洛阳市市长、濮阳市委书记、河南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2006年,他创办了河南省助残济困总会,用15年时间,再创人生佳话,书写生命之光。
“善缘”曙光行动:
新五年 新千人
4月16日,“曙光行动”肢残矫形项目座谈会在郑州举行。据介绍,该项目自2021年起,计划用五年时间,在全河南省开展,免费救助1000人,旨在助残惠残。该项目自2016年开始实施,已在郑州、开封、新乡、濮阳等地市免费为825名贫困患者实施矫形手术,术后康复效果良好。
本次座谈会由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河南省助残济困总会联合主办。河南省助残济困总会创会荣誉主席张世军,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吴霄,河南省助残济困总会高级顾问朱昆明,河南省助残济困总会主席刘更申,以及来自郑州、开封等十几个地区残联负责人等40余人参加,会议由河南省助残济困总会秘书长朱子鹏主持。
据悉,河南省助残济困总会是在省民政厅登记成立的具备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成立15年来已累计救助全省残疾人和困难群众45万余人。现场,张世军和朱昆明从多年慈善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了目标、要点和建议。吴霄谈到:“我们要带着感情,把残疾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做工作,去帮助他们。”
“善人”大观人生:
奇才“张世军”
张世军是怎样的一个人?著名国学大师文怀沙曾经说:“张世军是我肝胆相照的忘年至交。从相识到相知的那个时间阶段,作为河南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张世军分管公、检、法等项工作。他一贯忠于职守,公而忘私,既重且威,又谦虚谨慎,不矜不伐;他严峻如秋霜,使宵小胆丧;他的微笑却如春风,让中原放心。张世军不愧是河南人民的好儿子,也是我暮年最好的小兄弟。即使在电话中听到他诚挚亲切地问好,也令我神驰。”
《慈善公益报》关注慈善事件,更关注人物背后的真性情。张世军是怎样的人?印象总结:奇才、鸿才、帅才!他那从心灵深处自然而然涌动、喷发、流露出来的魅力,是一种先天的灵气和后天的历练达成的美。他迈过时光之路,踏过荆棘,懂得生命与美的底蕴……他的心中有天气万物,有人间冷暖,他接受着天地滋养和灵气,又回馈着大地,他的魅力、魄力、原动力,让人为之瞭望、微笑、感叹、以为妙绝。
“善言”生命之光:
人间“张世军”
在此次“曙光行动”项目座谈会上,再次见到河南慈善最具代表人物之一张世军。
在谈到这15年的慈善历程时,张世军表示,人生这15年,心情好舒坦,是自由潇洒的年华,是快乐幸福、依然发热发光的15年。一个人,无论到了怎样的年龄,都应该活出精气神,活出生命的意义。我从政界退休后,知识、经验、人脉关系都有沉淀,身体现在也很好,应该给社会、给人民做点事,做点实实在在的好事,这样内心也愉悦。选择做慈善,是为了把心中的情怀播撒,功名利禄皆不求,只愿无愧天地厚爱,无愧这风风雨雨几十年的人生沉淀。
谈到一个人最需要怎样的精神,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才更有意义的问题时,张世军认为,要有“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又要有“谋事在人,勤奋耕耘,艰苦创业”的态度。人的一生如何度过,没有最科学的定义,要伴随生存的环境、时代、家庭及自己的生存条件来选择。一个人身上庸俗的情感被“心灵的大海”波涛荡涤干净后,干事做梦也都是香甜的。人的一生,应有始有终,特别是暮年,也要设法发点光,留点香味在人间。
谈到如何理解慈善,为何选择“助残”这个独特领域,张世军说:“慈善在我心里,是一种天然,一种本能。天地之所以广阔是因为他的包容和原本的善意,人也一样。”
15年前,张世军曾经在北京住院。静夜独居病房,思前量后,寻找暮年的主张。他感觉仕途道上,几十年春秋,血气方刚,奋斗自强,政坛峥嵘,只不过是昔日的辉煌,年岁还不算高,路可能还长,重新做事,生命才有力量。他想到弱势群体,残疾之躯最需要帮助,觉得应用自己的满腔热血,给予他们一点光明和希望,要想方设法让他们自立自强,于是助残济困便成了他之后人生奋斗的方向。
谈到自然、人类、人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张世军表示,中国人常说“大道自然”,自然、人类、人生是相互依存,大地因名山大川而增色,人生因厚德博才而自信,生命因最大价值而自豪。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者,就活的自然,活的有风度,可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人类风流需要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钱学森等一些伟人大家。人生短暂,大自然奇妙浩瀚,人类知识学不完。
张世军谈到,15年来,我们汇聚正义力量,推动“帮扶一人,幸福一家,温暖一片”的社会效果。过程中看到人间坎坷和欣慰,很多残疾人甚至比健康人拥有更美好的心灵,他们很多人都很单纯、上进、阳光,更懂得人间真情。
“大善”精忠报国:
赤子之心 仁智勇
张世军认为:“人生有德有才者无坚不摧,无德无才的人则寸步难行。”他来自最普通的农村家庭,对人民有深深的感情,在政界的时候,有时候看到来访的群众,会自己掏钱给群众作为回家路费。他是人民的贴心人,他崇尚仁智勇,把人性的自尊、自强、自觉、自信、自持、自在,自然地表达着,成为全社会一面良心旗帜。
在他办公室座椅旁边,有一幅醒目的英雄画像——岳飞,这或许是他内心深处的心声和审美,忠国爱民才是真男儿、大丈夫,精忠报国才是一生的追求,有一颗赤子之心。
张世军有着很高的文学天分,特把他写的《黄山赋》《明朝更辉煌》部分摘录出来,交流心声,也作为纪念。
《黄山赋》
啊!黄山,吸天地之灵气,浓缩自然之精华,天公骄子,独受宠爱,从不狂满,她微笑于高山之巅,敞开虚怀之谷,乐纳天下来客。古往今来,名人大家,豪杰风流,以未登黄山而自愧,遥望黄山而自叹,缺少文采而自卑,又油然妙手神笔,浓墨重彩,问千古人间谁能言尽黄山?
《明朝更辉煌》
花甲古稀十五年,亲朋好友做慈善,你添砖,我奉献,兄弟姐妹一条心,共建“慈善”小家园。五千多个日日夜夜,八方奔走求援;爱心人士应呼唤,解囊相助是血汗。救助残障四十万,众多家庭笑开颜;迷茫之心见光明,留给人间是美谈。梦成真,宏图现,人有爱心天地宽,夕阳岁月喜无前。爱心也需接力棒,众星捧月迎朝阳;长江后浪推前浪,慈善明朝更辉煌!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