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根植于心
——记江苏无锡市滨湖区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周茂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人类最宝贵的作为是为人民服务,最尊贵的行为是为他人付出。2007年,已退休的周茂健进入江苏无锡市滨湖区筹建慈善基金会,义无反顾地接过了重担,开启了自己的慈善生涯。他希望能为滨湖的慈善事业做些事,他请求兼任基金会理事长一职,并且不拿一分钱报酬。
周茂健参加公益启动仪式
不忘初心做慈善
慈善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责任。周茂健清醒地认识到,要做好慈善基金会的理事长,不仅要在日常管理方面建章立制、科学管理,还要适应时代发展、探索和实践滨湖的慈善事业发展之路。
基金会创立第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周茂健经过深入地研究,结合滨湖实际,发动全区企业设立慈善冠名基金。不久,全区40余家骨干企业当场签约认捐了近2亿元冠名基金,成为滨湖慈善事业强有力的资金支撑。12年来,周茂健走遍了全区几百家爱心企业,了解企业运营情况,鼓励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忘多做公益。
在慈善帮扶方面,为了更好地帮扶各类因病致贫、因老致贫、因祸致贫的困难群众。2018年,周茂健几次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多方意见,对基金会原有的救助办法从救助范围和救助标准都做了科学、规范、合理的调整,重新制订下发了《无锡市滨湖区慈善基金会救助实施办法》,受到广泛好评。
周茂健参加无锡市慈善总会调研汇报会
为了将人人可慈善理念深入人心,周茂健大力支持慈善文化进社区,每年都组织开展各类慈善公益活动十几场,让滨湖区的慈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另外,他还专门要求基金会成立宣传联络部,编印《滨湖慈善》会刊,运营无锡市滨湖区慈善基金会官方网站,每年在省市级以上媒体发表慈善文章达40余篇,在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慈善宣传、提高慈善宣传工作者的能力素质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做为民服务的义工
常态化的慈善是慈善事业发展之本,周茂健深知现代慈善要走全民化、专业化之路,单靠慈善组织自身力量远远不够,他大力打造慈善义工队伍,积极引导、鼓励周围的人也加入慈善大家庭中,并精心组织开展各类义工服务活动,不断培育壮大慈善义工队伍,增强慈善力量。
每年,周茂健都要带领慈善义工们一起深入贫困群众家里,给他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他经常说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善待每一位困难群众和求助者。近两年来,为了做好无锡市滨湖区对口扶贫工作,他每年都要去一趟青海省民和县,通过实地调研,针对当地缺乏农业机械、贫困学生较多等现状确定帮扶计划,为那里的少数民族贫困群众送去了滨湖的慈善关怀。
周茂健在担任无锡市滨湖区慈善基金会理事长12年中,累计募集善款2.6亿元,受惠群众近20万人次,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这个12年的理事长其实是个“慈善义工”。“滨湖的慈善事业虽有很大发展,但仍处于初创阶段”,周茂健如是说,“还需多练‘内功’,多募集善款,多做慈善公益项目。”如今,63岁的他依然奋斗在慈善事业的一线,怀揣着慈善情怀,坚守在慈善公益的路上。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