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爱心“搬运工”
——记广州市慈善会项目管理部部长李贞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州市慈善会在第一时间发起“新冠肺炎紧急驰援”筹款项目,积极链接社会各界资源,广泛筹募善款和物资。自项目发布,市慈善会工作人员都积极行动起来,为战胜疫情贡献一份力量,项目管理部部长李贞就是其中一员,他以一颗负责任的心、一份敬业的态度、一股专业的精神,主动加班加点,当好社会爱心善意的“搬运工”,及时将捐赠款物精准递送到抗疫一线,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第一时间将捐赠物资送往一线
作为市慈善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专项工作组物资组境内物资牵头责任人,在抗“疫”之初,李贞与湖北省慈善会和武汉市慈善总会密切联系,在了解当地情况和需求后,及时与广州的领导和同事反馈相关情况,并着手制定捐赠方案。
自募捐工作开展以来,李贞带领项目管理部工作人员持续在岗,全力以赴,除积极寻找紧急医疗防护物资货源外,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受理蜂拥而至的爱心企业和人士的咨询,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不断和捐赠人沟通,经常忙碌到深夜,只为尽早确认爱心企业及个人的捐赠意向,引导捐赠人将爱心物资捐赠到最有需要的地方。与此同时,李贞还需要对捐赠物资的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价值、有效期等基本情况进行核实,并为捐赠人办理物资接收手续。
“办理了捐赠物资接收,就要第一时间将捐赠物资投送到疫情防控第一线。”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使物资捐赠和发放工作更加高效,李贞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和社会捐赠实际,带领部门工作人员牵头拟订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赠流程的指引》《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资采购及发放流程的指引》《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资捐赠接收及发放流程的指引》等多份工作指引。此外,还需要制作详细的捐赠物资发放流程图,明确捐赠物资发放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
一丝不苟让账目清晰呈现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除了积极做好沟通联系,项目管理部在疫情期间的日常工作还包括统计捐赠物资和接收台账。也就是说从善款入账到出账的每一步都需要他们认真把关。时间紧、人手少、任务重,为了尽早将款物送到一线,李贞和同事们放弃休息时间,劳守在办公桌前……
在他们努力下,截至3月20日,广州市慈善会累计接收新冠肺炎防控社会捐赠物资93批(含境外捐赠35批),实接收发放物资共约228万件,估值1950.92万元,发出物资93批(含境外捐赠35批),估值1950.92万元,划拨率为100%。其中,境外物资接收使用方面,通过市慈善会累计办理通关接收境外物资61批,价值约1093万元,实收到并发放物资35批,价值约324万元。
所有捐赠物资接收后,均快速发放至防疫一线,其中分发包括口罩、防护衣、消毒液、防护手套、防疫用车等在内的物资共约4.5万件,估值约707万元,用于支持湖北省防疫工作。分发包括口罩、防护衣、消毒液、防护手套、防疫用车等在内共约72万件,估值约853万元,用于支持广州市医疗系统开展防疫工作。
李贞告诉记者:“作为爱心的搬运工,自疫情开始,项目管理部始终保持与湖北、武汉市慈善总会,广州市发改委、广州市卫健委、广州市定点收治医院、广州市民政服务机构的联系,及时了解抗疫一线对防疫物资的需求,据此制订捐赠物资使用计划,确保将捐赠人的每一份爱心善意都及时精准地落实到最有需要的地方。”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