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人物
朱碧娟 | 书写罗源慈善新篇章
2019-05-24 16:31:14    慈善公益报

 书写罗源慈善新篇章

——记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慈善总会会长朱碧娟
 
朱碧娟.png
 
 
      慈善公益报( 本报记者  钟 伟朱碧娟自2008年初从福建福州市罗源县政协主席岗位退下之后,于当年10月底受县委委托,筹建罗源县慈善总会。从此,朱碧娟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带领一班人在福州市罗源这个人口只有26万的小县,书写出慈善事业的新篇章。
      朱碧娟会长认为,要做好一项工作首先必须舆论先行。因此从县慈善总会成立那一天开始,她就把慈善工作宣传、慈善文化建设作为首要的工作自始至终抓紧、抓好。十年来,先后开展“征集慈善对联活动”“征集慈善诗词活动”“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慈善书画作品征集活动”取得可喜成果,先后编辑发行《慈善对联三百副》《慈善诗词二百首》《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征文精选一百篇》,还带到全国慈善宣传工作会议交流。
      慈善工作的关键在于募集资金,鉴于县慈善事业刚刚起步,发动群众自觉捐款难度大,朱碧娟认为,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善款募集道路——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号召,党政机关干部职工带头,带动全社会捐款。此外,还开辟定向募集,即尊重捐赠者的意愿,调动捐赠者的积极性。定向的种类有:助学、助医、助困、助老、助公益事业等,十年来募集定向善款1600多万元。无论是统筹募集、定向捐款等,朱碧娟都是身先士卒,十年来带领全会人员募集慈善款物6706.5万元。
      朱碧娟常说,募集善款善物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如兄弟县市,但我们可以在慈善救助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子。首先,探索出一个“定向善款和补助金救助重病灾户”机制,采取“人帮人,户帮扶,慈善再救助” 的办法,形成慈善救助,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十年来对349个重特大病患者实施定向善款补助金救助机制,发放救助金855.59万元。其次,探索农村五保老人安居新模式。利用村小学校舍改造建成第一座慈善安居楼,这不但妥善解决了3户受灾户住房问题,而且还连带解决了另一无房五保户住房问题。福州市慈善总会对此大为赞赏,不但以罗源县为试点,支持罗源县继续建设,而且还在全市各地进行推广。至今,全县已建成16座慈善安居楼(幸福院),建筑面积7105.75平方米,已安置156名无房、危房的孤寡、残疾老人入住。
      2011年底,福州市慈善总会将罗源县作为全市“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两个试点县之一。对此朱碧娟高度重视,8年来召开了40多次校园慈善、爱心、感恩等主题观摩会,每次大大小小活动,朱碧娟总是亲自参加精心指导。此外,还有6所中小学发动广大师生捐款建立起学校慈善爱心基金,每年底为本校困难师生颁发一次资助金,在学校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温馨氛围。
      朱碧娟是一名曾经患过重病的老同志,然而她还是坚持着和大家一样上下班,10年来,在她的带领下,罗源县慈善总会先后两次被福州市慈善总会评为全市“慈善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省慈善总会授予“慈善助医 情暖民心”奖匾,中华慈善总会表彰2016年和2017年“慈善文化传播者”活动中罗源县慈善总会都榜上有名。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