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人物
当爱与艺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016-04-18 15:00:36    《接力》杂志

   艺术作品反映着人类历史变迁与文明的发展,将个人成长放在世界的格局与历史长河中,学会审视自己,遇到困难会自我调整,心胸自然会变得宽广,人生道路也会变得光明。黑格尔说:“艺术作品来自人类精神,才显得真实,它仍将属于那块土地,正是在那里它破土而出。简而言之,艺术接受了人类头脑和精神的洗礼……”艺术是哲学的一部分,哲学和艺术一样,都是社会意识形态,艺术因哲学而伟大。贝多芬、柴科夫斯基、莎士比亚、曹雪芹等大师的不朽之作中都包含着社会和人生的哲理,他们是艺术家也是思想家。艺术家将目光投向对人性的挖掘、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的深层思考。中国的文化教育有个很大的断层,这些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我希望从我们这一代开始,能找回应有的人文本真,给我们的后代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从心里感受到真善美。中华几千年的文明蕴含着处事的哲理与智慧,是我们将它们舍弃,是我们在远离它们,然而它们一直都在那里,等待着我们的回归。

 
  当你静静地感受一部艺术作品,或欣赏或聆听,你会发现时间是静止的,或许你会让自己暂时地远离喧嚣的社会,与自己做一次沟通,寻找埋在深处的赤子之心。著名学者佛朗西斯·罗尔斯博士说:“我们正在找的东西已经在哪儿了,意识到这点很重要。它是我们的权利,我们的本性。乌云竟将它遮蔽,我们要做的一切就是重新发现它。用不着去任何地方。也用不着坐火车去什么地方。要做的仅仅是回到我们真正的本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对内心真实的表达,对生活的诠释,艺术人生其实每个人都有,从我们孩童时代就已开始。女孩给芭比娃娃做了一件衣服是对艺术美的诠释,男孩子用泥巴捏了只小狗也是对艺术形象的表达。生活本身也是一门艺术。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让你的生活节奏处于舒适的状态,让你的心情调整在一个和谐的纬度。很多朋友说喜欢旅行,因为在旅途中能遇见一切美丽,在行走中找寻自己、找寻历史的气息,感受自然、感受美好。
 
  善,是人性的一部分。我们会不自觉地关注弱势群体,我们会关心孤儿、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但是在国内,慈善常常走入一个误区,以为那都是有钱人一掷千金,只有富人才能做慈善,慈善被做成了秀。然而真正意义的慈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是带着慈悲,没有任何附加目的的关爱互助,不仅仅只是提供金钱,还有其它方面,比如精神层面。去年11月巴黎恐怖事件中,法兰西人民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全世界人民上了生动的一课。用人性中的美去对抗世界的丑,他们用大爱,为路人开启家门,用他们的幽默缓解失去同胞内心的伤痛。当我们正在转发为巴黎祈祷的图片时,法国漫画家在脸书上已经发表了“宣言”,不要为我们祈祷,我们是懂得享受生活的豁达之人。全国哀悼日,巴黎民众自发在窗台或阳台上挂起了象征法兰西国旗的红白蓝,有的用三色T恤,有的用三色内衣……为了安全不集会,巴黎人又在共和国广场上摆放了无数双鞋,人不在,心在,为逝去的同胞祈祷。正是他们这种乐观的心态让法兰西人民当之无愧成为全球最懂生活的人,可见,生活的艺术还体现在面对困难的心态上。
 
  爱因斯坦说这个世界只有一种精神,那就是“爱”,爱是一切的力量源泉。柏拉图说:“爱,本身是一位如此具有神性的诗人,他能在别人的心灵中点燃诗的火焰。无论之前是用多么干巴巴的泥土造就了我们,任何人,只要充满爱就能成为诗人。谁又能否认创造的力量不是爱的特征呢,因为这力量,制造并产生所有的生命。我们又何尝没有认识到在每一种艺术和技艺中那些受到爱神指引的艺术家和技艺者,能获得最光辉的声望,而那些缺乏爱的影响的艺术家在被人遗忘的阴影下,逐渐衰老。”
 
  最后我想说,当爱与艺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这个世界将会多么地美。
 
  


责任编辑:bj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