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人物
学习梁家河 感悟人生路:人物访谈
2015-06-30 17:07:25    客家新闻网

 

知青经历让我一生受用

□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副主任 章传智

1974年冬,我们6名男生和10名女生一道下放到龙南县汶龙公社罗坝大队林场。平时,我们集中在一起的任务是植树造林、巡山护林;农忙时,则全部编排到生产队参加农田劳动。组织上除为我们安排了一名姓陈的带队干部外,还特意安排了一位姓蔡的当地老农负责农事指导。第一次上山劳动是把因火烧山损毁的树木运回来作柴火。由于自己矮小瘦弱,没抡几下手就没劲了,手里的柴刀好像有千斤重似的。我咬咬牙再砍,不一会手就起了泡。好不容易把树砍下来了,也分成了一段一段的,但要挑回去就是更难的事了。右肩挑担还能走上一段路,左肩挑担没走几步就趔趔趄趄。无奈之下,只得一路将柴火丢下,尔后返回去再挑。当天晚上,就在我坚忍浑身酸痛、欲哭无泪的时候,老蔡来到我的床前,一边用自泡的药帮我处理手上的血泡和肩上的血印,一边勉励我。尽管他的话语不多,但却让我感到亲人般的体贴和温暖。记得有一次,一位女生在踩打谷机时,一颗谷粒跳进了右眼,到大队赤脚医疗室用眼药水冲洗也无济于事,女生的右眼很快就红肿了。就在大家束手无策之际,一位路过的大婶用草药敷在女生的左手脉搏上,第二天早晨红肿的眼睛就好了,谷粒也不知什么时候消失了,三天后解开包扎处时出现一个蛇胆状的水泡,再过两天水泡也不见了。这两件事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我当时觉得农民群众最朴实、最亲近、最有本事。

我的新兵连生活是在新建县甘家山度过的。新兵训练最怕面对北风立正定型,只要教官没有发出稍息的口令,即使胸襟被眼泪浸湿、手指冻得发麻,也绝不能擅自抹泪或搓手。几百人在一起训练,只有三眼小井,洗衣服有时就得去几公里开外的水塘洗。水面结冰了,须砸开一个口子取水,罩衣罩裤太厚不容易浸泡,肥皂都抹不上去,搓了几下衣领袖口,就得对着手哈上几口热气……每每看到有人偷偷落泪,就会暗自庆幸是知青的经历磨砺了我的意志。

1984年4月至1986年8月,组织将我安排到定南县委报道组工作,我成为赣南日报社的特约记者,有了更广泛接触群众的机会。这期间,报刊、电台用稿百余篇。其中一些较大篇幅的通讯稿多是在九曲、镇田等山旮旯采访后获得的。正是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对山区群众的艰辛和疾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多的同情。在担任岿美山镇党委书记的两年多时间里,我积极争取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先后做成了三件“值得纪念的事”:在全县乡镇率先建成程控电话,实现了从手摇电话到直接拨号的飞跃;一举消灭了6个无电村,单价比先前通电的3个村还要低;开通了左拔村至广东上陵的公路,结束了该镇没有公路直通广东的历史。

斗转星移,再过两年我就要退休了。有过知青的经历和乡镇工作的阅历,我不敢有半点松懈,更加珍惜有限的工作机会。在每次调研视察中我都特别注意聆听基层的声音,充分吸纳他们的意见建议,从中学习智慧、汲取养分。作为一名当年的知青,我深深为市委作出“学习梁家河、当好村支书、打好攻坚战”的决定叫好,并决心为所联系的3户因病、因灾致贫户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责任编辑:bj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