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学军)她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每年从退休金中捐出2万元在陕西省慈善协会设立“慈善义工关爱基金”。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她第一时间捐出1万元支持抗疫,至此,她累计捐款已达58.56万元。她是一名慈善义工,从厅级领导岗位退下来到省慈善协会工作,一干就是15年。73岁离开后,又在居住小区做起慈善义工,帮扶、济困、助学、助医。
肖华为汉中灾区儿童发放学习用品
她是陕西的一名遗体志愿捐献者,2018年4月即与西安市雁塔区红十字会签订了《捐献遗体》协议书,愿用自己的身体为社会做出最后的奉献。每件善事,她不让报道,不让宣传,静悄悄默默奉献,大爱无痕。她就是肖华,一名共产党员,同时也是省妇联原副主席、省慈善协会原副会长和第二届“三秦善星”。
20世纪50年代初,13岁的肖华进入国棉纺织一厂,成为共和国第一代纺织女工。淳朴善良的天性,勤奋好学的品质,精益求精的工艺,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她在那个艰苦奋斗的岁月里,在数万名纺织女工中出类拔萃。1984年,45岁的她被提拔为省妇联副主席。
1997年秋,即将退休时她被组织推荐为省慈善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从此,结下了“善”缘。退休后,她义无反顾来到省慈善协会,没有报酬,甘当义工,先后担任部长、副会长,一干就是15年。
当年,老会长徐山林扛起了陕西慈善的大旗,她跟随老会长帮贫济困、扶孤助老。一个个慈善项目生根落地,一份份款物送到贫困者手里。十五载春华秋实,5000多个日日夜夜,大山深处有她访贫问苦的足迹,冰天雪地行走在深冬的风里。
2004年,在省慈善协会残疾人电脑培训班上,她了解到安康市旬阳县残疾人刘从山打算回家开网吧,就拿出3000元帮他买了一台电脑亲自送到家,并帮他办理了有关手续。登门入户,扶助柔弱。
2005年初夏,陕南石泉县遭遇特大水灾,数百间民房倒塌,数十个村输电线路中断,肖华带领慈善会人员系绳攀援、翻越几座山头,步行数十公里赶往灾区查看灾情,募集款物抗洪救灾。
2007年7月,安康市紫阳县发生特大水灾,无情的洪水冲毁了道路、房屋和庄稼。她带领省慈善协会7人救灾小组,在滚烫的山石上行走了10多个小时,连夜整理灾情报告,为灾区募集50万元送到灾民手中。
2007年,她的老伴不幸去世。她将亲戚送来的6万元慰问金全部捐给省慈善协会,帮助宝鸡市凤翔县山区修建了两座慈安便民桥,帮助村民打开了山区的“大门”。
肖华有4个儿女,都是自由职业者,她经常教导儿女:“做人要以诚为本,与人为善。”在她的带动下,儿女、孙子们多次为慈善公益机构捐款,参加各类慈善公益活动。
走进肖华的家中,主要陈设只有一套老式床柜,一台彩电,生活相当俭朴,谁能想到这竟是一个厅级干部的家,这样简陋的家庭竟还捐出了58.56万元。
肖华捐赠的善款在省慈善协会不算多,但全部来自她的退休生活费。肖华1998年退休,那时一个厅级干部每个月的退休金不足1000元。58.56万元,相当于她捐出了自己的所有,承诺捐献遗体,又相当于捐出了自己的全部,这才属于当之无愧的“裸捐”,须仰视才见。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