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见习记者 翟丽华)生与死是生命过程的两端。在殡葬这个特殊的行业里,广东省惠州市殡仪馆馆长罗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职业当成事业倾情投入,26年如一日,真情守候在逝者的生命终点。
1989年,23岁的罗楠从部队复员来到惠州市殡葬管理所(惠州市殡仪馆前身)工作。回忆当初,罗楠记忆犹新:第一次外出接运遗体,抬运的是两具被火烧焦的遗体,黑乎乎的,支离破碎,让人心里发毛。罗楠第一次触碰到那种陌生的冰冷时,全身的汗毛立了起来,整个人都定住了,心里七上八下。幸亏有老职工的不断鼓励,他慢慢克服了心理障碍。
由于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不少人对殡葬行业带有偏见,唯恐避之不及,在无形中对殡葬从业者造成了压力。罗楠说:“很多人对殡仪馆比较忌讳,当我们的工作人员到了现场,人们站得远远的,向我们指一下遗体的位置就躲开了。在一些场合,人们得知我们从事这一行就敬而远之。初入行时,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总是遮遮掩掩,后来,我们也渐渐释怀,坦然面对这份工作的特殊性。”26年来,他顶住世俗偏见,兢兢业业地工作着,用执着和真诚感染着周围的人。
当殡仪馆礼厅大门打开的时候,是生者与死者的最后诀别。如果亲友们看到逝者面容安详,就多少能获得些安慰,而这是罗楠和他的同事们最大的心愿。有时候,遗体的惨状甚至连家属都不忍直视,但罗楠以及他的同事们却用心地为逝者清理血迹、整理仪容。“我们希望尽最大努力,让逝者的遗容更安详端庄,体面过完人生最后一程。”罗楠如是说。
基层殡葬从业人员的工作非常繁重而且具有危险因素,越繁重艰苦、隐藏危险的工作,罗楠越是冲锋在前,即便升任馆长也依旧如此。他曾数次带队完成疑似携带AIDS病毒或H7N9禽流感的遗体收殓。作为馆长,罗楠依然亲自收殓这些可能具有高危传染的遗体。为啥要亲自去干?罗楠淡淡地说:“我是馆长,更是工作人员。”
罗楠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基层殡葬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他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用心做好生命最后一程的守护。
责任编辑:bj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