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夜幕降临,因为下雨,有些阴冷。家住革命苏区襄阳黄龙镇井湾村四组的村民吴建修吃完饭,便把碗筷往桌子一放说,外面新装的路灯很亮,我出去玩会儿,说完不等老婆回话。乘着家门外光芒四射的路灯,跑到邻居家里串门。
看到路上有走过来的邻居他就笑着打招呼:“哎,老赵,原来没路灯,晚上黑灯瞎火的,出来串个门还得带手电,现在不需要了吧。”
“是呀,这得感谢李家那娃子呀,在外挣钱,不忘给家乡的乡亲们造福呀。”
老赵口中的李家那娃子,叫李道学,是该组的村民,90年代初,李道学便出门到沿海地区务工。结婚后和妻子薛红燕一道到广州一家公司上班。多年来,李道学两口子在广州打拚,省吃俭用积蓄了点钱。富起来的他们没有忘记家乡父老乡亲,经常回家探亲。今年在回家时,看到老家每天晚上因为没有路灯,漆黑一团,和城市璀璨的夜晚相比有很大差别,乡亲们晚上出门很不方便,遇到下雨天,还有安全隐患。可村里因为离集镇都有10公里远,没有什么集体经济收入,组里更是无钱投入,安装路灯。了解到情况后,李道学与妻子薛红燕商量,决定拿出部分积蓄,为四组乡亲安装路灯,再征得妻子的同意后,李道学便积极行动起来,拿出10多万元购回了29盏晶日牌太阳能路灯,为四组群众安装上了路灯,使井湾四组群众,享受到城市般夜晚的天空。家住该组60岁的老党员严本党看着亮闪闪的路灯逢人就说:“李道学两口子多年再外挣钱,却始终没有忘记老家的乡亲,是值得学习的模范呀。有了他们这些人,我们农村也会越来越‘亮堂’。”(供稿单位:湖北襄阳黄龙党政办 作者:杨涛 朱文玲)
责任编辑:bj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