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生的重重磨难,等不到奇迹发生就要选择坚强面对。”这是于海波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身高仅86公分、体重不足20公斤、因患有先天性脆骨症而生活在轮椅上的于海波,用20年的时间投身于公益事业,并一手创立了长春心语志愿者协会。2014年,她突发脑出血入院,牵系了无数春城百姓的心,大家纷纷向她伸出援助之手,这份认可和于海波20年的慈善公益道路密切相关。
开通“心语热线”帮助更多人寻找快乐
于海波自出生时便患有先天性脆骨症,多次骨折使她失去了行走的能力,身体也停止了生长。可就是这样一个被医生宣布活不过十二三岁,没有上过一天正规学堂的人,却以惊人的毅力报读了四门大专课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身边的人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一次偶然的机会,于海波在收音机里听到一个少女写给电台主持人的一封“绝笔信”, 在绝望中想选择放弃生命。海波主动与女孩通起了信,打起了电话。在海波的耐心劝导下,一个月后,女孩不仅放弃了轻生的念头,而且也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通过这样的交流,海波也渐渐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开一部无偿热线,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快乐。
1995年,于海波利用自学获得的心理学知识,开通了吉林省首部无偿心理咨询热线——心语热线,热线开通后,她不分昼夜地做一个24小时的倾听者,抚慰着一个又一个孤独、困惑、受伤的无助者。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热线成为许多求助者的生命线,迷茫者、轻生者在海波的鼓励下,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1996年,海波在大家的鼓励下,又创办了非赢利性社团组织——长春心语志愿者协会。这个协会始建初期,没有办公用品,没有活动经费,一叠稿纸,一只笔都来自志愿者们的帮助。
“等不到奇迹就要选择坚强面对”
“小时候,当我意识到身体的缺陷,心里时刻盼望奇迹的出现,我多想和同龄的小朋友一样,背起书包上学,到马路上、草地上自由玩耍,然而,奇迹没有发生,我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坐在轮椅上,于海波用轻轻的语调,从童年、少年到青壮年,以故事的形式,把自己与命运抗争的往事娓娓道来,从第一次进考场、第一次到电台接听热线、第一次开通心理热线到第一次救助残障人士、第一次参与爱心助学,坚强自信的她用经历告诉每一个人,“面对人生的重重磨难,等不到奇迹发生就要选择坚强面对。”
心语协会多年来,践行组织使命,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推出公益项目,完善组织机构。助人工作主要体现在助残、助学及心理支持三方面。不仅成为长春市规模最大的民间志愿者组织,也是中国社工协会指定的、东三省唯一的社会工作实践基地。
自1996年8月长春心语志愿者协会成立以来,于海波会长主持开展了一系列助残、助学及心理支持工作,为广大残障人士及贫困家庭青少年提供了帮助和支持,累计为五百多名残障人士提供了电子商务、手工制作等职业技能培训,为近3000名贫困家庭的青少年累计筹集助学金300余万元,使孩子们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在于海波的引领下,心语协会共招募在籍志愿者近两万余人。
突如其来的病重让她看到人间大爱
2014年,原本平常的一天被一个消息打破了。于海波因过度劳累,突发脑出血入院。后被查出患有交通动脉血管瘤和重度颅底凹陷症,一度威胁着她的生命。
于海波的病情牵系了志愿者们和春城百姓的心,大家四处寻访适合治疗的医院。很多残障人士和以往心语协会资助过的孩子家长,纷纷打听住院病房,并且前往探望,大家纷纷为海波进一步治疗提供善款。
“一个我曾经资助过的、同样患有脆骨症的女孩,让自家亲戚背到病房,带着自己开网店赚的1000元钱和水果,给我送了过来。”于海波说,类似的事情每天都有,几乎每天都有全国各地志愿者打电话说要给我捐款。我真的特别特别感动,但我不能因为自己做了公益就向社会伸手,我更怕因为自己患病给他人带来经济压力。“不能因为我帮了别人,别人就一定要帮我。”
让人欣慰的是,不久,香港玛丽医院方面传来消息,同意接收海波赴港治疗。好人好报,于海波的手术很成功。2014年9月,于海波就回到长春,重新回到了自己挂念的工作岗位。
“把爱传递下去是我存在的价值”
一个看上去平凡且脆弱的人,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这和于海波近20年的慈善公益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自己做公益从没想过对自己有什么帮助,但我生病以后大家的关注给了我一份力量。我感恩大家给我的这份关注和支持。我当时就觉得一定要努力战胜疾病,因为我知道我战胜它的同时,也是给更多的病友伙伴一份希望。对在我患病期间帮助过我的人,尤其帮助我筹款的人们,我希望自己能通过继续开展公益活动,把它办得更好,来作为回报。”
到2016年,长春心语志愿者协会就成立二十周年了。从最初接受别人帮助到主动融入社会、倾情帮助别人,于海波,这位以大爱感天动地的坚强女生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她淡定地说,一个人的力量非常微小,但若你接受别人的帮助后,又能主动参与帮助他人,这种爱的传递就非常珍贵,这样连绵不断的爱的接力,可以汇成撼天动地的力量。
“我生病这件事让我回想自己走过的路,之所以能坚持积极地去做公益,是我看到那些受助的人都在很努力地去生活,让我们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义,感到满足。这就是我的快乐,我存在的价值。”于海波说。
责任编辑:bj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