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高薪工作,只因怀揣着一个“老师梦”而来到电子科技大学当教师的徐茂,在电子科大名气不小。不仅因为作为班主任,他对于学生事无巨细都关心到位,更是因为坚持了多年的公益行为。听闻有贫困学子需要帮助,他可以倾其所有只为助人一程。前日,记者来到电子科技大学,见到了温文尔雅的徐茂,也了解到他坚持公益多年的心路历程。
徐茂平时工作特别忙,电话从来都不会关机的他,害怕漏过任何一个学生的电话。他是电子科技大学“立人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级将电子科大所有学院最优秀的学生集合到了一起,徐茂负责指导着这个班。平时,徐茂几乎都跟学生们在一起。
“高标准严要求”
生活中的慷慨好友
在徐茂的微信朋友圈中,有这样一句话:“我骂你们,也爱你们”。这句话,似乎是表示徐茂经常“骂”自己的学生,然而徐茂的学生穆宣丞告诉记者,徐茂是一个要求非常严格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受学生尊敬和欢迎的老师,被学生们亲热地称为“茂哥”。
“徐老师经常给我们设定一个很高的目标,而且不留退路,告诉我们,一定要做到。”穆宣丞说:“对于他给我们的目标,我们常常觉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徐老师并不会改变,而是一再督促我们向前走,坚持走下去,就真的完成了他的要求。很感谢他,如果不是徐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可能我永远无法做到今天这样。”
今年暑假,电子科技大学与海外名校举办了暑假访学交流活动。成绩优异的王越琪一直有个出国学习的梦想,但数额不小的费用让她望而却步。徐茂就自掏腰包为王越琪提供经费,王越琪觉得不好意思,徐茂却告诉她说:“学生再微小、再艰难的梦想,都是值得被呵护的。你的愿望,也就是我的愿望。”
为了顾及和照顾王越琪的感受,徐茂还告诉王越琪:“茂哥这笔钱不是施舍,是一种投资,因为你值得被投资。这个投资需要的回报就是:当你有能力时,一定要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做个让别人感觉被需要、感觉得到温暖的人。”
山区孩子的求知眼神
是他做公益的动力
上大学时,徐茂参加了一次关爱山区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徐茂与留守儿童近距离的接触中,他被这些孩子们纯真的眼神打动了。“看到书本时,孩子们的激动与欣喜,让我们深受鼓舞。”徐茂说,从那时候起,他便与大学时期志愿服务基地的朋友们开始资助山区贫困儿童。
“上大学的时候,能力很有限。我就把平时做家教的收入和得到的奖学金存下来,用来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这批孩子,是徐茂资助第一批也是时间最长的8个学生。从学生时代到成为老师的七年时间里,徐茂与朋友们每个月定期给每个学生120元用于读书。今年,8个孩子里有两个考上了大学,另一个以总分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了重庆江津最好的高中。徐茂激动地给记者展示其中一个孩子的录取通知书:“拿到录取通知书,这个孩子马上拍了照片发给我,我真是高兴坏了。”
渐渐地,做公益成为徐茂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去年12月,徐茂在凉山州甘洛县支教的朋友告诉他当地的孩子们面临着缺乏御寒棉衣的困境。徐茂听闻后,组织起身边热心公益的同事,为这些孩子募捐买羽绒服。
“山区的冬天,严寒可想而知,就想到给孩子们买点羽绒服穿。后来我们统计了一下人数,有接近700个人,我算了一下,去批发200元左右的羽绒服,也要15万的样子。”徐茂当时全部积蓄也只有9万多,全部拿了出来,与同事们凑够了15万,第一时间把御寒的羽绒服送了过去。“虽然一件羽绒服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能帮助他们度过眼前的困境。让他们知道走出大山是很难,但是有人在关心他们,有人在乎他们的梦想,读书的时候,更努力一点。”现在,徐茂也常常带着学生做公益,并且告诉他们“人一辈子,没有几次机会能真正帮助别人,一点点小的行动,也许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们读书求学,除了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也是为了明天的国家吗?”
责任编辑: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