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草根慈善
慈善助学,成就贫困学子大学梦想
2015-08-17 09:58:39    南报网

   又到一年开学时。每年的这个时候,总会有考上大学的莘莘学子因为家庭困难而一筹莫展。

  
  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些贫困大学生的求学路上,他们并不孤单,总有许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对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上周五,2015年南京银行慈善“圆梦行动”助学款发放仪式举行,首批95名符合条件的贫困学子每人领到了5000元助学款,开心上大学。
  
  悄然间,这已经是南京市慈善总会开展“圆梦行动”的第10个年头了。这10年,他们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多方筹措募集资金1000多万元,已圆了2000多名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慈善有情,爱心无价。这场爱的接力,仍将继续。
  
  慈善承诺
  
  “不让一个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进不了大学校门”
  
  每年的七八月份,我们总是心潮澎湃,因为有许多年轻的心,将踏上梦想的征途;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总会被这座城市所涌动的一种力量所感动,这种力量源自慈善助学活动。
  
  据了解,市慈善总会成立之初,慈善助学就一直在做,大中小学生都有,但相对比较零散,缺乏品牌。2005年,他们策划了“圆梦行动”项目。凡我市城乡低保家庭中,每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本科生,可持户口本、低保证或低保证明、本人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原件,到户籍所在的区慈善会申请,再由区慈善会统一上报市慈善总会审批。经审核合格且还未得到过社会资助的学生,每人将可获得一次性资金救助。
  
  “圆梦行动”实施以来,如和煦春风拂来,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到社会团体,从市政府到各区、街道、社区,迅速传递到博爱之都每个角落,成为南京一块闪亮的慈善救助品牌。
  
  10年来,“圆梦行动”救助内容不断充实,受助人数、资助金额不断增多,影响力越来越大。从当初的每年资助100余名大学贫困学子增长到如今的240名,从最初的每人一次性资助两三千元到现在的5000元。迄今项目已连续开展10年,累计投入救助资金上千万元,帮助2000多名贫困大学新生顺利入学。2007年,该项目还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南京博爱慈善助学工程突出贡献奖”。
  
  “决不让一个手捧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寒门学子,因缴不起学费而被拒之大学校门之外,更不能让贫困成为寒门学子追求知识与进步的绊脚石。”谈起创办这个项目的初衷,市慈善总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大金的话语铿锵有力。
  
  社会责任
  
  “我们的细微努力,或许能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
  
  书法家常国武(右一)向南京银行捐赠书法作品。
  
  南京银行董事长林复给贫困学子发慰问金。
  
  10年来,“圆梦行动”声势一年比一年浩大。越来越多的爱心单位、市民参与编织的“爱心助学网”,承载着沉甸甸的人间真情大爱。其中,南京银行就是典型代表。
  
  2011年,南京银行与市慈善总会定向合作,2011年到2012年分别向“圆梦行动”捐赠100万元和120万元。2013年,南京银行一次性认捐“圆梦基金”600万元,承诺5年内每年捐赠120万元,用于救助贫困大学生。目前,南京银行已捐赠580万元,成为该项目捐赠资金最大、资助学生最多的爱心企业。
  
  “慈善助学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他们最需要温暖的时候给予关怀,也许我们每一份细微的努力,就会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南京银行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吕冬阳饱含深情地说。
  
  南京银行董事长林复表示,参与“圆梦行动”,是南京银行4000多名员工共同的爱心,南京银行会一直参与支持“圆梦行动”,不仅是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同时也希望为慈善事业凝聚力量,唤起全社会对贫困家庭莘莘学子的关爱,让他们能够享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也表达了对“圆梦行动”高度的参与热情,多位爱心市民通过电话咨询或直接捐款,参与对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像南京石林集团董事长刘正云、副总裁姜玲就表示,今年将捐出100万元,用于慈善助学,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和教师。
  
  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蒋勇介绍,在“圆梦行动”基础上,今年他们又发起“爱心车票”项目,通过南京慈善网站及“码上公益”手机APP慈善募捐平台开展在线募捐救助,为每位贫困大学生募集一张前往大学的车票,这既为爱心市民参与慈善助学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也进一步丰富了救助方式和救助内容。
  
  学子感恩“‘圆梦行动’,让我们收获了更多成长的希望”
  
  不断扩大的社会影响力,“圆梦行动”所催生的传播发散效应,已远远超过助学活动本身的意义。每个受爱心资助的贫困学子,他们接受关爱的同时,亦树起了积极健康、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不仅对捐资人心怀感激,更催生了他们热爱社会、回报社会的情愫。
  
  在今年的“圆梦行动”助学金发放仪式上,来自江宁区麒麟街道的徐学芳同学一语道出了众多贫寒学子的心声。由于母亲常年生病,打零工的父亲成为徐学芳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今年徐学芳和妹妹一同考上大学,家中更是无力承担,就在愁苦之时,“圆梦行动”帮助她和妹妹圆了大学梦。“如果没有这笔资助金,我的学费很难解决,将无法踏入大学校门。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也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更多的人。”徐学芳说。
  
  和徐学芳一样,受助的贫困学子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用实际行动传递人间真爱。
  
  家住鼓楼区的任忻伟,父亲去世,靠母亲卖早餐维持全家生计。2013年高考中,他以高分考入东南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由于家境贫寒,上大学的学费成为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圆梦行动”一次性资助了他5000元,化解了这个家庭的燃眉之急。
  
  “进入大学后,我利用课余时间做了不少家教,并将得来的报酬全部交给了母亲,让她能生活得好一点。”任忻伟说,对于未来,他也有自己的规划,就是考上本校或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专业研究生,等将来有能力了,要为社会多做贡献,对得起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
  
  同样,汪雪也是“圆梦行动”项目的受助者。家住建邺区的汪雪今年刚刚考上江苏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这是继她考上大学后家中另一个大喜讯。
  
  汪雪1岁多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离了婚,汪雪一直和父亲相依为命。在汪雪上4年级时,厄运降临到这个家庭。由于意外,父亲在工作过程中背部大面积烫伤,并引发了糖尿病。这对原本就不富裕的汪雪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一边是还在上学的汪雪,一边是生病卧床的父亲,家里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
  
  幸运的是,由于国家的助学政策,汪雪从小学到高中的学费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免。汪雪也十分用功,从小到大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2011年,汪雪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但大学的学费对汪雪家来说却成了大问题。
  
  市慈善总会了解了汪雪的情况后,将汪雪纳入了“圆梦行动”的名单中,资助了汪雪5000元,缓解了这个家庭经济上的压力。进入大学后的汪雪一刻也没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边认真学习,一边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用自己的劳动赚取了不少学费,并在今年顺利考上了研究生。
  
  “我们是‘圆梦行动’的受益者,圆了大学梦,让我们收获了更多成长的希望。”汪雪表达了受助者的心声。
  
  百姓心声
  
  “帮助这些孩子‘圆梦’,
  
  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据了解,为评估项目效果,优化项目运作,2014年,市慈善总会对自2011年起接受过“圆梦行动”资助的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受助学生的基本情况、获得资助后的情况及对圆梦行动项目的认识与评价等。
  
  调查结果显示,99%以上受助学生对“圆梦行动”给予非常满意或满意评价,认为项目实施流程合理规范。
  
  “圆梦行动”助学项目切实解决、缓解了贫困学子的高昂学费负担,在获得受助者高度满意评价的同时,也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家住鼓楼区的邬梅笑女士已经是第3次参加“圆梦行动”了,她对这些贫困的学生格外关心。“‘圆梦行动’是一个很踏实的项目。它并不只是简单地资助贫困学生,后续还会做社会调研跟进这些孩子的情况,非常负责任。”邬梅笑说,为这些贫困孩子送上一份自己的爱心,帮助这些孩子“圆梦”,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来自栖霞区迈皋桥的陈民敏女士在“圆梦行动”之前就已经参加过不少市慈善总会组织的募捐活动。“虽然这些孩子现在的生活比较贫苦,但他们能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一件事。”陈民敏说,想到自己捐助的钱能对这些孩子有帮助,自己就十分开心。
  
  爱的延续
  
  “圆梦行动”扩大覆盖面,
  
  贫困大专生有望纳入救助范围
  
  目前,我市“圆梦行动”助学项目只针对考入大学本科的贫困学生。据了解,市慈善总会正在考虑扩大救助覆盖面,拟将贫困大专生也纳入救助范围,让更多贫困学生享受“圆梦行动”的温暖关怀。
  
  与此同时,我市各区慈善部门也在扎实有效地开展慈善助学活动。比如建邺区将对本区低保家庭中,2015年高考录取的专科生给予慈善助学;江宁区15家爱心企业与全区128名低保家庭本科在读大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资助每名贫困大学生3000元,做到贫困本科生救助全覆盖;溧水区对城乡困难家庭中(含边缘户家庭)考取二本以上的给予3000元/人的救助,低保、边缘户考取专科的给予2000元/人的救助;浦口区还增加了对因病致贫家庭、重度残疾、重度精神残疾家庭的救助,对因公殉职、见义勇为等军烈属困难家庭子女和困难少数民族家庭子女给予相关政策救助,救助金额每人5000元。
  
  万千学子从中受惠,社会慈善力量绵延不息。对此,市慈善总会会长陈维健说,“圆梦行动”到今年已经成功开展了10年。10年是一个总结,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到社会慈善事业中来,帮助一个贫困孩子实现其个人理想,就是为社会的爱心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在今年的“圆梦行动”助学款发放仪式上,副市长华静亲赴活动现场为贫困学子送上慈善助学金,并勉励大家坚守梦想,心怀感恩,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拼搏,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的关爱,将来用青春、智慧和力量,去帮助更多人,把博爱的城市精神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