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善公益网讯(孙伟)11月22日,林州市国税局、红旗渠友好合作联合会邀请全国道德模范李江福、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李广庆、中国好人张建启等一行,深入石板岩镇“安阳市廉政教育基地”、“红旗渠干部学院教学实践点”谷文昌故居,开展“向英雄致敬,向先进学习,当‘四有’表率”学习活动。
谷文昌(1915—1981),原名程栓,河南省林州市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勋。解放军南下时,随大军南下,加入到解放福建的战斗中。解放后,谷文昌服从组织安排,留在福建东山工作。2003年2月,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同志采写了长篇通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新华社全文播发。18集电视连续剧《谷文昌》2009年6月正式播出。
1958年春,谷文昌所在的东山县委向全县发出号召:“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全县党政军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掀起轰轰烈烈的造林运动,数天时间栽上20万株木麻黄树。谷文昌组织一个由领导干部、林业技术员和老农民组成的造林实验小组,亲自担任组长。1960年夏天,全县掀起轰轰烈烈而又扎扎实实的全民造林运动。至1964年造林8.2万亩,全县400多座小山丘和3多亩荒沙滩基本绿化,141公里的海岸线筑起“绿色长城”。谷文昌还发动群众挖塘打井、修筑水库、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使东山缓解了旱情。谷文昌南下后把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工具介绍到东山, 谷文昌又把南方的经验传播到林县。两县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党的好干部,共同在他家乡建立了“谷文昌纪念碑”和“文昌阁”。2009年9月,谷文昌同志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文章《三十四年后的追寻——“四有”书记谷文昌》,记叙了这位一直让习近平总书记念念不忘、撰文称赞“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丰碑”的县委书记的生平事迹。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200余名学员座谈时,“授课焦点”就是“如何做合格的县委书记”,并且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就是 “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李江福是河南新城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是地地道道的林州人。个人相继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河南省技术创新能手、第三届河南建设“十大风云人物”、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豫籍优秀外出务工创业人员、新乡解放暨建市60周年“十大英模”等荣誉称号,今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6部门评委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2012年,当选为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先后10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谷文昌故居,李江福感慨的说:“我是喝红旗渠水长大的,听过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又想到了自己老父亲常说的话‘人过要留名,雁过要留声’,不由感慨万千:我只是林州十万大军出太行中的一员,只是干了一些本份的事,就得到这么大的荣誉!但我们比起谷文昌所做的事迹来,真的是微不足道,我时刻感到荣誉感和责任一样重要,还需要努力学习弘扬谷公精神,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林州市国税局局长裴社奇说:“国税局的干部职工通过和道德模范、见义勇为英雄、中国好人等一起学习谷文昌精神真的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丰碑是由事业和民心铸成的。一个热爱人民的人,必然得到人民的热爱。通过英模的言传身教,谷文昌的精神和业绩,鲜明生动地回答了我们作为国税人“工作为什么,当了干部做什么,身后留点什么”的历史课题。下一步,林州国税局将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掀起向英模和‘四有’干部学习的高潮。”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说:“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