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透明
慈善基金可以夭折 但不能不明不白
2015-09-07 08:28:42    华西都市报

   启动之初,又是民政部官员到场支持,又是知名电视节目频频倡议、明星义演募捐,但终结时却显得异常低调。近日,“星光专项基金”被发现早已停止运作,主管单位只是在其官网项目介绍中加了“已结束”三字。没有,连发起人都不知其已不存在。(9月6日《新京报》

 
  一个专门救助脑瘫患者的基金会成立,按理说点燃了无数患者及家庭的希望,却不想换来这样一种结局。问题到底出在哪?这里面涉及到的慈善基金的登记管理、财务透明,乃至它对于整个慈善基金的教训,都值得好好厘清。
 
  虽有着光鲜头衔,但该基金运作的过程却可用坎坷来形容。更令人意外的是,在基金的运转过程中,基金会的部分发起人和管委会成员都不知情,甚至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于这样的内部管理状态下,基金会的夭折似乎并不意外。
 
  慈善基金因为客观原因运转不下去,并非不能接受,但由于其公共性和对公众善心的牵连,也应该是善始善终,不能夭折得不明不白。且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以及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也应该由登记管理机关向社会公告。显然,仅仅在官网标注“已结束”三字,难以称得上是有效的公告,而更像是一种任性的撇清责任。
 
  在慈善组织运作成熟的国家,对于慈善基金除了拥有严格的法律监管外,还要求“基金会必须向社会公开财务状况和活动情况,任何人都有权查看基金会的原始申请文件等资料”。且基本上每个基金会都将年度财务情况上网供公众查询。如此才能防范慈善基金沦为圈钱骗钱的工具或洗钱的白手套。而中国公益研究院研究部曾对我国16家基金会的244个专项基金进行监测显示,只有18%的专项基金通过基金会或自建网站公开了相关信息。
 
  以慈善和爱心之名发起成立的基金,最后却以一种极其暧昧的方式宣告“已结束”。这无论对社会慈善爱心还是对整个慈善组织生态而言,都是一种伤害。星光专项基金的命运值得其他慈善组织和基金管理部门引以为鉴。具体就个案来看,现在已有发起人寻找律师对该基金进行查账,相关管理部门也不应该沉默,该基金在登记和挂靠上是否存在着违规,需要一本明白账。而那些还不知情的苦苦等待救援的脑瘫患者家庭,也应该获得一个体面的“善后”。


责任编辑:b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