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资金的募集是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审计局多管齐下,严明审计,对市慈善总会专项资金从募集源头到管理使用实施全程监督,切实保障善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倾力打造禹城透明慈善事业。2014年度慈善总会救助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从助学、助医、助困等各方面实行全面救助,救助资金达到491万元,救助人数达1250人次。
规范慈善救助方案,追踪受助对象是否全覆盖。严格把关每年的全市慈善助医、助学帮扶活动实施方案,对资助对象、帮扶标准、方法步骤等逐条审核,争取不断扩大对社会底层贫困人群的覆盖面和救助力度,逐步构筑起慈善总会保障低层人群基本生存权、困难人群基本发展权的全社会大救助体系。
规范报送申请审批,追踪经办者手续是否完备。慈善救助活动中,市慈善总会是主体,乡镇街道是第一责任人,乡镇初审及入户调查情况严格与否直接关系到后期审核进度与质量。针对原先帮扶申请表中内容、意见等不同事项缺漏现象,审计局提出要求,乡镇部门报送表格时必须完备经办者意见、签字、公章等手续,按照“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确认,避免出问题后找不到责任人现象,保证复核过程可追溯。
规范救助范围类别,追踪善款之用途是否合规。明确对孤儿、残疾人、独生子女、低保家庭等群体的认定标准;明确分档救助原则,符合两种以上条件的按最高额资助,不重复累计发放;明确救助的重大疾病种类和医疗费用界定;明确救助对象入档材料,要求调查记录、公示、影像资料等全部附到卷宗内,确保真实性及合规性复查;明确各种不予救助情形,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则,不断提高慈善公信力和号召力。
规范资金统筹运用,追踪资金使用比例是否合理。按照《禹城市慈善总会慈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之规定,慈善资金支出中,60%用于助医,20%用于助学,20%用于助困。审计局通过审计慈善专项资金使用比例发现,实际执行中助困资金偏少,针对这一问题,审计局提出合理化建议,促使慈善总会下一步从资金全盘考虑,实行统筹安排,通过资金预算、效益化使用等方式,明确年度资金使用方向,把资金这块大蛋糕合理切分。
该局通过四规范四追踪,每年定期审计,向公众公布有关善款筹集、管理、使用等信息,督导助推市慈善总会逐步建立规范、公开的财务管理“阳光运行”制度,形成了慈善项目资金追踪和反馈机制,慈善救助成效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慈善公益事业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b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