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刚强调,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和现任秘书长潘基文先生将十分重视和支持国际佛教事业。中国政府更格外地尊重和支持佛教发展。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特别用专门篇幅强调佛教对中华民族发展与进步所作出的贡献,对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佛教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二十七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2014年10月在陕西宝鸡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僧大德、中外嘉宾和佛教四众弟子4000余人云集供奉佛指舍利的佛门圣地法门寺,欢庆全球佛教界的这一大型盛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先生特别向大会发来贺信。“中国佛教”与“中国梦想”一同辉煌的时代已经来临。
扶刚对记者说:佛教思想是自利利他,普渡众生的。2500年以来,佛教超越种族与国界,东渐西输,南传北播,已成为世界三大主流宗教之一。在生活全球化、经济一体化、思想互联化的大势中,我们深感当今世界变化日新月异。佛教可以契理应机地为人类的整体和平“供大智慧、放大光明,做大贡献”。现在人类科技与物质生活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环境与生存状态,更强烈地冲击着我们以往的传统信仰、伦理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人类在享受着优越物质的同时,时感精神空虚、道德沦丧、灵魂贫困;也面临贫富悬殊、空气污染、生态危机的困境;更有恐怖袭击、战争冲突,灾害灾难的威胁产生。人类正在为此努力的寻求答案……
扶刚认为,万法应缘而生。因此,当下人类健全宗教信仰、提升精神品格就显得迫切而重要。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己任的佛教承担着净化人心、化导社会的重任。近十年来,全球佛教界都很重视以佛教方法改善现实人生。他们积极致力于文化教育、慈善救济、环境保护、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等人类高尚事业。世界性佛教活动已纷纷涌现,各国佛教界开始跨国界、跨语系合作行动,“世界佛教一体化”的理念与格局正在形成。
扶刚说,一粒种子可以长出一片森林,一种观念可以唤醒一群迷惘心灵,一个论坛可以播撒无数的希望种子与和平之光。人心安宁、世界和平.就在我们的心念之间。面对这个不安宁的世界,中国版的“世界佛教论坛”已为全球吹来一股和气之风。“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就是为人类争取一个“六和新愿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让我们共同为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而努力!
扶刚说,当今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和种族,不同的文明和宗教,不同的人群和阶层,共同组成了我们精彩的世界。文明因多样而呈现丰富,世界于多元中蕴含生机。缘起理论是佛教教义的核心与基石,也是世界生住坏空的根本法则。“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如来”。万物因缘而生灭,佛法依缘而成就。阴阳相合、万物生长。众缘会聚、诸法生起。和谐世界正是基于共同的追求,成于众缘的和合。因此,我们的世界需要一种“和合”的精神与智慧,去化解矛盾、消除纷争、营造和谐、维护和平、享受幸福。佛教有些文化体验项目如“千僧斋–中国汉传佛教寺院过堂体验”。这一活动足可以启发世人的感恩心、慈悲心、平等心和责任心,向人们展现中国汉传佛教的生活传统,达到展示内观自省、感恩惜福、知足常乐、慈悲平等、绿色环保等佛教文明精神,对社会道风感化与提升作用很大。
扶刚特别讲到,中国每次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魅力都很大。可以轻松吸引来自全世界五大洲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德大僧、政商名流、专家学者、护法居士、社会贤达云集中国,这种极富良善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很珍贵的!我们可以引导这种“宝贵美善力量”参与到中国的慈善、环保、文化、音乐、教育、艺术等方面的事业发展。还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佛教文化和世界主流文明的交流互鉴合作。
扶刚说,“世界佛教论坛”所感召的世界力量支持中国,应该是实现“中国梦”能量的加强版,更可以堪称全球的“佛教达沃斯”。世界佛教文化中心在中国,全球佛教领导力量也在中国。因此,我们有责任不停地向全球传播和普及佛教的慈爱智慧,让大家一起来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佛教更好地为文明传承和经济发展服务。通过佛教智慧的力量来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改造社会,创造财富。还要使人们在持续的天工开物中更好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让佛教实实在在为人类造福。同时,大力推动佛教艺术方法的普及,通过文化交流、沟通心灵、开阔眼界、增进共识、提升能力,让大家在持续佛教艺术智慧的滋养中提高自我,共同寻求更多进步阶梯。
扶刚说,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佛教的宇宙胸怀。对待不同文明,佛教都可兼容并包。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佛教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为实现这些使命,佛教均可以给不同文明互动提供智慧与营养,更可以给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与困难。
扶刚认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中华优秀文化的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完美实现。道德境界的丰实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中国佛教文明必将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工程中大显身手。因为佛教文化延续着中华民族上千年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将认真按照习近平主席的指示和要求,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中华佛教文化新的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魅力,具有当代特色价值的佛教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佛教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佛教遗产、书写在佛经古籍里的文字智慧都活起来。确保中国佛教文明与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一道,为人类健康发展提供正确的“中国佛精神”和强大的“中国佛智慧”。所以,中国佛教文化一定能为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繁荣立下新的丰碑!
扶刚说,佛教事业具有丰富多样的社会价值与贡献。它在促进各行各业发展的同时,最终目的是在于净化人心、改善社会、福利群众。一般来说佛教事业是从事文化教育与慈善工作。因为文化教育事业可以直接净化人心,改善社会。慈善工作可以直接救济众生,福利人群。今日社会之不良现象是人心不自觉造成的。只要留心我们就不难发现国与国之间充满着矛盾与冲突,人与人之间隐藏着不协调的因素。如果欲想改善社会、净化人心,最好运用佛教的真理来促进人性的自觉,尽量用慈悲的道德生活去感化与影响。佛教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息息相关,物我同体的。人人应该启用自性的良知良能来互爱互助,去爱一切人,帮助一切人,甚至爱护凡有生命的众生。
扶刚表示,佛教文化资源是当今中国社会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的佛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形成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而且为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它还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佛教不仅在传统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精神资源。我们在大改革、大开放、大扬弃、大创新、大融合的时代,千万别忘了习大大的深情叮嘱:“要多学国学,要多读经典,要多做好事”。扶刚展望:“学佛、参禅、诵经、品茶、弹琴、闻香、品茶、书画、旅游、行善、公益”等为特征“书香型社会”的到来,将是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改变。
最后,扶刚博士又强调佛教文化的9大价值:1.宗教文化价值、2.思想智慧价值、3.道德教化价值、4.文物遗产价值、5.文学艺术价值、6.旅游观光价值、7.慈善公益价值、8.养生保健价值、9.团结统一价值。
责任编辑:bj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