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
南通:捐资助学蔚然成风
2015-09-01 08:31:38    新华日报

   每年的夏季,是南通市慈善总会捐资助学最忙碌最充实的时节。因为夏季,是升学季、毕业季。许许多多社会好心人向寒门学子伸出援手,撒下爱的希望;而同时,捐助人也在收获爱的硕果,那是四面八方的孩子们发回的信息:我们工作了,考研了!

 
  10多年来,市慈善总会为近4000名贫困生提供了近1000万元的助学款。早在1995年3月,南通工学院两位贫困学生先后收到署名“莫文隋”的陌生人邮汇助学款,一直持续到他们完成学业。“莫文隋”的事迹传开后,江海儿女群起效仿,捐资助学蔚然成风。老人、孩子、青年人,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纷纷加入助学的行列,从一对一的点对点救助,到企业家捐巨资成批救助,江海大地,爱如潮涌;助学风尚,历久弥新。
 
  事实证明,多年来,通过助学活动,无数身处窘境的学子学有所成、梦想成真。他们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家人的命运。回访中,受资助的学子90%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5%的学子录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80%的学子以书信、电话、短信等各种方式向捐赠人、慈善总会表示衷心感谢;相当部分的同学在工作稳定后,也加入了捐资助学的行列,成为爱心的继承者,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慈善带你启程,步入大学殿堂
 
  由南通市慈善总会联合南通市教育局、民政局、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南通日报社开展的“江海阳光·慈善·福彩助学行动”,自2009年起实施。项目通过整合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公益组织及媒体资源,重点面向全市范围内新考取大学、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顺利步入大学校门。活动开展7年来,累计有1393名贫困大一新生受助。今年,该项目再次筹措善款96万元,资助贫困大一新生192人。
 
  每年活动开展过程中,媒体都会通过走访推出特别报道,讲述贫困家庭大学生自强故事、刊发贫困生小心愿、回访昔日受助贫困生,吸引更多爱心单位和热心个人积极参与助学行动。
 
  今年,助学走访报道还通过南通日报官方微信、微博推送助学活动信息,爱心人士踊跃参与,满足学子“微心愿”:“《太平洋战争》那套书我直接给龚同学寄去吧”;“我可以给周同学买一把吉他”;葛女士愿意提供一部手机给钮同学;殷女士微信支付500元,请代购一辆自行车给章同学……此外,还有市民愿意与贫困学子保持长期捐助关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爱心接力,“扶上马还送全程”
 
  根据回访调查,南通市慈善总会发现,受资助的大部分学生家庭状况一时无法得到改善,其后续在校学费、生活费筹措仍很困难。为解除他们大学生活、学习的后顾之忧,南通市慈善总会于2014年开始,启动“金秋圆梦·慈善助学”项目,坚持一帮到底,持续资助这部分大学生,直到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该项目两年共出资55.4万元,资助138人次。这些受资助的学生,经常来信、来电,向市慈善总会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力所能及地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杨同学,淮安工学院大三学生,还有一个双胞胎兄弟。父亲10年前去世,兄弟俩靠爷爷、奶奶抚养,生活十分困难,市慈善总会持续关心和资助他。刘同学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父亲失联,母亲打工收入微薄,慈善总会得知他的情况后,从生活和学习多方面对他进行资助。
 
  牵线搭桥,结对助学陪你成长
 
  结对助学,是帮扶效果最明显,爱心资助成就感最强的资助方式。南通市慈善总会千方百计牵线搭桥,为贫困家庭学生寻找爱心企业和爱心个人结对帮扶。目前通过市慈善总会实现常态化结对助学的有200多对。如皋花木大世界结对帮扶一批大学生;退休工人赵阿姨结对帮扶两个大学生……
 
  王同学,北京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学生,靠养父打临工养家,不幸的是养父打工从高处坠下,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2010年她考取大学后,市慈善总会为其寻找到一位爱心人士结对帮扶,从学习、生活各方面对王同学进行关心。2014年,小王被学校保送北京大学读研,今年暑期她虽因学业没有回家,但市慈善总会主动和她联系,直接将资助款打到她的银行卡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眼下,无数学子又将扬帆远航,为梦想拼搏,为前途奋斗。通过南通市慈善总会的平台,又有很多孩子得到社会各界的资助,不因贫困而辍学;又有很多好心人与贫困学子结成对子,手牵手踏上新的征程……


责任编辑:b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