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以公益之力托举科教兴国梦 曹德旺所捐福耀科技大学正式获批设立
2025-03-14 14:31:19    
       2025年2月21日,教育部向福建省政府发函正式批复设立福建福耀科技大学,3月1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官微首次向社会公布此消息。这所由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通过其创立的河仁慈善基金会全资创建的民办非营利性新型研究型大学,以“科技兴国、教育报国”为使命,首期将重点布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四大前沿学科,致力于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培养“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的复合型人才。
 

公益初心:解教育之困,筑强国之基
 

       作为中国实体经济的领军者,曹德旺始终将教育视为民族振兴的关键。他在捐赠仪式上曾表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更是国家赢得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创办福耀科技大学,是希望为国家培养兼具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助力解决产业升级中的‘卡脖子’难题。”

       河仁慈善基金会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非公募基金会之一,自2011年成立以来,累计捐赠近70亿元,覆盖扶贫济困、医疗救助、文化保护、奖教助学等多个领域。基金会此次出资百亿举办福耀科技大学,不仅是企业家在新时代背景下投入高等教育领域单笔捐赠额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更是其“精准”公益理念的又一次升华——通过加大对教育科技的投入,以教育赋能破解相关产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重构教育模式,打造创新引擎   
 

        福耀科技大学聚焦“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方向,产教融合是其最大的亮点。通过依托福耀集团在玻璃制造、新材料开发等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构建起“企业实验室+高校课堂”双轨制教学体系,让学术研究与产业需求‘零距离对接’,让学生在真实产业场景中锤炼技能。其次是大师引领。目前学校已初步荟聚了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包括海内外院士15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56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0人,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吸引诺贝尔奖得主、两院院士等顶尖科学家担任导师,积极打造跨学科研发平台。“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而是一座连接学术与产业的高能级创新枢纽。”福建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该校的创办填补了国内应用型研究型高校的空白,有望成为“中国智造”的人才摇篮。
 

社会价值:公益慈善的可持续性探索
 

        有别于传统捐赠,从“玻璃大王”到“教育改革先行者”,曹德旺的善举折射出中国企业家“战略性慈善”的前瞻思维:一是通过支持科技创新教育,回应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号召;二是以产教融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人才培育—技术突破—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实现公益效益的可持续外溢;三是通过定制化培养模式,预计10年内还可为国家输送万名“硬核工程师”,切切实实激活“人才红利”,从而缓解高端制造业人才短缺困境;四是示范效应彰显,进一步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关注基础科研与工程技术教育,形成“公益+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生态。
 

行业启示:企业家精神的时代答卷
 

        曹德旺的善举为民营企业参与公益事业提供了范本,开创了企业家参与国家战略的新模式——用市场思维做公益,用产业逻辑育人才。这种“商业向善”的实践证明:企业的成功不仅源于对利润的追求,更在于能否将自身发展嵌入国家进步的轨道。中国慈善联合会专家评论称:“从扶贫济困到支持教育,从‘输血’到‘造血’,河仁基金会的升级折射出中国公益正迈向‘解决根本问题’的新阶段。企业家以专业能力引导慈善资源流向关键领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这正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生动诠释。”从“安踏百亿体育基金”到“宁德时代新能源学院”,再到如今的“福耀科技大学”,中国民营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身教育公益。正如曹德旺所言,“我们捐的不是钱,而是一个民族挺直腰杆的底气。”

       教育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民族强。随着福耀科技大学的拔地而起,一个关于“公益重构科教生态”的时代命题已然展开。曹德旺与河仁慈善基金会的善举,不仅是一次资金的投入,更是一次关于责任、创新与未来的深刻对话。当公益力量与时代命题同频共振,中国科教的星辰大海,正由无数如曹德旺般的践行者共同点亮。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