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图说新闻
上善若水生生不息 大爱精神代代相传 —— 镇江市慈善总会二十载砥砺前行
2025-09-17 02:52:59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郑慈轩)江苏镇江,长江奔涌至此折转东去,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江河交汇的千年涛声,不仅孕育了“城市山林”的灵山秀水,更滋养出刻在城市基因里的崇德向善。这座沉淀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从《禹贡》记载的“九州之域”到唐宋繁盛的“天下第一江山”,从明清市井的仁善义举到当代的慈善浪潮,“善”的种子始终在城乡大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而镇江市慈善总会的成立,更让这份流淌千年的善脉有了更坚实的传承载体,让“上善若水生生不息,大爱精神代代相传”从文化基因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践。



图为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右一)在润州区金山街道调研镇江市“家门口慈善”工作


慈善事业蓬勃兴起

  2005年4月,镇江市慈善总会成立。此后,所辖的市和区也相继成立慈善会。镇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慈善事业摆在民生保障的重要位置,自2018年起,市委常委会便建立常态化研究慈善事业发展的工作机制,每年至少专题听取一次慈善工作汇报,为全市慈善事业把脉定向、赋能领航。2021年9月,市委书记马明龙在《镇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上善若水生生不息》。市长徐曙海关心慈善事业发展,多次作出批示,市历任相关领导经常调研指导慈善工作。2007年和2016年,市有关部门两次制订《镇江市慈善事业发展十年规划》,将慈善事业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5年12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政府表彰激励慈善事业发展形成机制。2017年至2023年,市政府连续开展四届“镇江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今年,又将慈善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选表彰事迹突出、贡献显著、影响广泛、社会评价良好的慈善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图为江苏省慈善总会原会长蒋宏坤(左二),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右三),镇江市市长徐曙海(右一)参加慈善活动
 

  20年来,镇江市慈善总会围绕中心、秉持初心、汇聚爱心,全力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全市慈善氛围日益浓厚、慈善文化深入人心、爱心善举竞相涌现、公益力量不断壮大、救助能力持续增强、慈善活动蓬勃开展、慈善组织全面覆盖。在助力脱贫攻坚奔小康、助医助学助残助困、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基层慈善组织建设、“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创新开展“家门口慈善”服务等方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先后荣获一系列全国、全省性表彰奖励和荣誉称号。2010年,市慈善总会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2012年、2014年,镇江市两次获评“全国慈善七星级城市”;2018年,在221个城市参加的第五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发展指数”测评中,镇江市排名第19位;2020年,市慈善总会被江苏省政府表彰为“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2023年,市慈善总会获评“AAAAA级社会组织”和“江苏省先进社会组织”,“向上向善·健康成长”校园慈善文化育善工程项目获得“慈善品牌”项目;今年8月,“家门口慈善”服务项目入选第十三届“中华慈善奖”。

慈善发展成效显著

  一、慈善组织全面覆盖。镇江市委、市政府对基层慈善组织建设高度重视,以“两办”名义转发了市慈善总会《关于大力推进全市基层慈善组织建设的意见》。2014年4月,全省基层慈善组织建设观摩促进会在扬中召开。2016年6月,全市所有镇(街道)和村(社区)慈善组织建立。目前,全市62个镇(街道)慈善服务中心与民政服务站合署办公,均配有2-3名专职人员;全市734个村(社区)均设有慈善工作站,做到了“有人做事”。

  二、募集机制稳固建立。坚持广结善缘、广开渠道,不断探索新的募集方式,形成广泛、多元、稳固的慈善资金募集机制。截至2024年底,全市慈善总会系统资金收入累计达25.84亿元,其中,市本级资金收入累计达6.04亿元。

  “慈善一日捐”持续接力。2005年以来,20年从未间断,镇江市本级累计募集善款10097.43万元。“慈善一日捐”已成为全市慈善募捐的特色品牌和“大爱镇江”的鲜明标志。
 


图为镇江市级机关领导、工作人员参加“慈善一日捐”捐款

 

  “企业认捐”稳定履约。20年来,奇美、索普、金东、恒顺、船山、镇钛、焦化、润祥、天工国际、建工建设集团、吉贝尔药业、谏壁电厂、镇江发电、沃得机电、江南化工、省交通工程集团、先锋汽配等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持续履行认捐协议,每年定期向镇江市慈善总会捐赠一定数额的慈善资金,形成慈善募集的长效稳定机制。此外,奇美还一次性捐赠3460万元,定向援助镇江经开区医院建设和提升;康华集团两次分别专项捐款500万元,定向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今世缘酒业捐赠“缘结慈善·情系模范”项目200万元,定向慰问和救助经济困难的劳动模范和道德模范,捐赠90万元支持“爱心年夜饭”项目。

  “爱心善举”涌动城乡。镇江“慈善三老”之一的陆小波后裔,向镇江市慈善总会捐赠“助学专项基金”212.2万元;退休老人徐小慈热心慈善事业,累计捐款79万元;爱心企业家李先生每年元旦捐款数万元,成为新年慈善“第一缕阳光”,至今捐款54万元;退休教师江青垣,多年来以“郑江仁(镇江人)”等名义,捐款40多万元,2017年11月入选“中国好人”;医务工作者唐贞,捐赠20多万元,设立“慰藉孤老助医金”;曾任镇江地委常委、组织部长的姜佩芳,百岁之年向党的百年华诞奉献爱心,一次性向市慈善总会捐款20万元;市民优苗、何先生夫妇、许铨声、陈文英,以及离休干部刘以坤、孙冰琰夫妇,分别向市慈善总会捐款10万元以上。

  “指尖慈善”渐成时尚。2019年起,镇江市连续6年开展网络募捐活动,并与“慈善一日捐”全面接轨。2024年,全市上线18个母项目、75个子项目,共发起“一起捐”小队4493个,15.88万人捐款3349.28万元,人均捐款全省第一。6年来,全市107.35万人次参与网络募捐,捐赠善款12537万元,获得配捐1272.7万元,人均捐款位居全省前列。“指尖”汇聚大爱,“网捐”渐成时尚。镇江市慈善总会获全省网络募捐“最佳组织奖”。

  三、救助项目精准实施。20年来,全市慈善总会系统累计救助支出16.26亿元,救助486.06万人次。其中,镇江市慈善总会救助支出3.96亿元,救助226.92万人次。

  慈善扶贫达小康。聚焦“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略,2017年,镇江市慈善总会制订《镇江市慈善组织助力脱贫攻坚奔小康实施意见》,市“两办”转发各地贯彻实施。2018年7月,出台《全市慈善系统精准助力脱贫攻坚若干实施细则(20条)》。2017年至2020年,全市慈善总会系统累计募集慈善资金5.6亿元、救助支出5.13亿元,救助困难群众88.34万人次,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决胜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10月,市慈善总会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脱贫攻坚暨对口支援合作先进集体”。

  慈善助医护健康。2008年以来,镇江市慈善总会相继出台慈善助医、青少年儿童白血病、儿童大病、成人重大疾病、精神病等5个救助办法,此后合并为《镇江市慈善资金助医办法》,并将慈善助医“关口前移”,实行早筛查、早诊疗、早预防。慈善助医累计支出1.53亿元,138万多人次受益。其中,支出1262.07万元,救助青少年儿童白血病患者112名。江苏省慈善总会会长李小敏称赞道:“镇江市慈善助医阳光工程开创慈善医疗救助制度化的先河,成为江苏慈善助医一个响亮品牌”。镇江市慈善助医阳光工程项目荣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省政府首届“江苏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慈善助学筑梦想。2009年7月,镇江市慈善总会出台《镇江市慈善资金助学管理办法》,2022年6月修订完善,拓展助学对象、提高助学标准、改变助学方式。慈善助学实施以来,累计助学10437人次,发放慈善助学金2183.90万元。2013年,“慈善助学圆梦行动”获得第二届“江苏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慈善助残享生活。镇江市慈善总会与市残联合作,持续实施慈善助残“健行行动”“复明行动”“安宁行动”“复聪行动”“护苗行动”“帮扶行动”等系列行动,累计支出3215.30万元。“慈善助残”系列行动荣获第三届“江苏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图为扬中市广宁社区镇江唯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开展“温暖同行·家门口的银龄助残行动”
 

  慈善助困送温暖。实施“慈善温暖行动”20年不间断,救助遭遇意外和特殊困难的家庭,累计为32071户家庭发放慈善救助金6075.6万元;连续10年向606名遭遇重病和突发事件的企业特困职工开展慰问,每人救助3000元至5000元。2017年7月,成立镇江市慈善总会退役军人关爱分会,并设立基金,开展“尊戎惠光”关爱行动。至2024年,累计支出282.54万元,救助1199名困难退役军人,帮助4783名退役军人购买“爱军保”综合医疗保险。2014年,市慈善总会与市文明办、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实施“缘结慈善·情系模范”救助项目,11年来,累计救助市区生活困难的劳动模范和道德模范677名,发放慈善救助金322.9万元。“爱心年夜饭”连续17年不间断,累计支出516万元,关爱逾万户困难家庭;支出慈善资金503.45万元,为16782人次的失独家庭办理“国寿意外伤害和住院护工服务补贴保险”,落实赔付2628人次、赔付金762.43万元;“助孤行动”为市区23名散居孤儿按月发放生活费,支出130.29万元。

  志愿服务聚力量。镇江市慈善总会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指导和扶持慈善志愿服务形成机制。目前,市区公益慈善团队发展到50多家,登记注册的慈善志愿者3000多人。联合市区公益慈善组织,每年实施50多个微慈善项目,累计支出3022.27万元,惠及失独家庭、困境儿童、辅警、环卫工人、快递外卖员、志愿者等群体8.2万人次。2007年,“小城大爱”爱心接力,满城尽飘“黄丝带”,善举感人肺腑。“爱心家园”赋能智力障碍儿童,“金山公益”守护失独老人,“社会妈妈”心系困境学子,“社会儿女”温暖空巢老人,“芦苇之家”关爱残障人士,“善报好人”让好人有好报,“茅山老区兴教助学”筑梦未来,“一分钟公益”的“一碗羊肉汤温暖一座城”等成为“大爱镇江”公益慈善品牌项目。市慈善总会坚持每两年表彰一次“优秀慈善志愿服务团队”“最佳慈善志愿服务组织支持单位”“十佳慈善志愿者”“优秀慈善志愿者”,至2024年已连续开展6届。

  对口援建促发展。2017年起,镇江市慈善总会累计捐款320万元,援助陕西省渭南市建成慈安便民桥12座。当地群众称赞慈安桥“又大又美”,是“慈济村民,惠及百姓”的德政善举。2024年起,市慈善总会每年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可克达拉市慈善总会捐赠40万元,实施“镇爱无疆·兴教助学”项目,资助困难大中学生读书圆梦、启航未来。

  抗灾救灾显情怀。在四川汶川、甘肃积石山、西藏日喀则地震,江苏省阜宁县、射阳县等地龙卷风冰雹等重特大自然灾害,以及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后,全市慈善总会系统第一时间响应,启动抗灾救灾捐赠,全市累计捐赠款物价值9997.75万元,其中,镇江市慈善总会捐款1653.46万元,彰显了“大爱镇江”的城市风貌和厚重情怀。

  四、社区慈善扎实推进。创新开展“家门口慈善”服务,积极探索社区慈善工作运行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两年多来,全市实施社区慈善项目1800多个,组织志愿者服务2900多场次,支出帮扶资金2.1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38.44万人次,受到了城乡社区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得到了中华慈善总会、省慈善总会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新华日报》头版作深度报道,“学习强国”等进行专题报道。

  五、慈善文化深入人心。积极营造向善向上的社会氛围,为“大爱镇江”建设增光添彩。每年“中华慈善日”“江苏慈善周”期间,联动主城区户外大屏、商业综合体、公交站台投放公益广告;联合市政协开展慈善专题协商、市委宣传部召开慈善宣传座谈会;构建线上线下慈善宣传矩阵,省市新闻媒体开设的《慈善之歌》《慈善之光》《慈善专栏》《爱心加油站》《与爱同行》等品牌宣传栏目富有特色、越办越好;《镇江慈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分别于2021年7月1日、2023年9月22日开通上线;持续开展慈善文化“五进”活动,激发群众参与慈善的热情。镇江市慈善总会制作了《十年慈善十年情》《校园慈善的镇江实践》《扎根百姓家门口社区慈善解民忧》等多部慈善宣传电视片,出版了报告文学集《慈善布衣》,记述了全市25名普通爱心人士的感人事迹。支持和指导扬中市创作排练了以“慈善助力脱贫攻坚奔小康”为题材的现代锡剧《太平洲上》,已在省内外演出100多场次,并登上央视戏曲频道。2017年5月,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向善向上·健康成长”校园慈善文化建设“育善工程”。2020年10月,省教育厅、省慈善总会在镇江市召开“全省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推进会”。2020年12月,市“两办”转发市慈善总会、市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全市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的意见》,启动全市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向全市中小学生发放《慈善读本》近7万册,建成1个省级、18个市级校园慈善文化教育基地,70多万人次师生受到慈善文化的熏陶。依托南山风景区资源,2020年9月,建成镇江慈善文化园——善园;2024年12月,丹徒区慈善文化园建成开园;今年5月,扬中市慈善展示馆开馆,成为“大爱镇江”慈善文化的新地标。
 


图为镇江慈善文化园——善园
 

  六、依法兴善管理有序。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功能型党支部作用,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崇德向善、依法行善、阳光践善,慈善公信力、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镇江市慈善总会申报并获得全市第一家符合慈善法规定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和慈善组织公募资格证。坚持每年接受审计机构年度审计和民政部门年度检查,每年在媒体及时公布“慈善一日捐”和年度慈善资金收支情况,接受社会监督。2024年“江苏慈善周”爱心捐赠专场活动期间,创新开展“依法兴善,大爱镇江——慈善法知识有奖竞答”。建立健全慈善档案,通过省级考核,2023年建成“江苏省规范档案室”。每年实施“业务大培训、能力大提升”百场万人行动计划,2024年,举办各类公益慈善培训205场,12050人次参训。

善脉绵延未来可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新修改的慈善法明确,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社区慈善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有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有法律法规的坚强保障、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大爱镇江”必将善脉绵延、行稳致远,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春华秋实二十载,砥砺奋进新时代。镇江市慈善总会将深入贯彻落实新修改的慈善法,进一步固善本、聚善力、行善举、育善心、强善基,让上善若水生生不息、大爱精神代代相传,以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奋力谱写“镇江很有前途”的慈善新篇章。

本版图片由镇江市慈善总会提供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