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学校图书馆内分门别类放着1万多册书,但孩子们还缺1万册图书。
这一个多月来,箬横中学高三毕业生霜霜(化名)一直在打工。她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但15000元的学费,让她和爸爸陷入了困境。她想勤工俭学,来减轻爸爸的负担。霜霜是一个爱学习的姑娘,工作一闲下来,她就会拿出英语书。经过本报报道后,爱心人士纷纷来帮忙(详见本报7月3日5版和8月20日5版)。
上个星期,小记的同事小赵拿来了200元。“这个钱是我的房东让我转交的,他看到报道,想帮个忙。”小赵说,“其实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帮忙了,以前也曾让我将钱转交给需要帮忙的学生。”
昨天上午,通过“温岭日报小虎队”公众微信,刘继光发过来100元的微信红包,让我们转交给霜霜。“你们小虎队记者所做的也是公益,这是我的一份微薄之力。”昨天上午,网友“莲欢”也汇来了100元。
浙江省惠民慈善基金会愿意捐助3000元来帮助霜霜。
在温岭新闻网上看到霜霜的报道,昨天下午,市民洪先生将2000元汇到了她的卡上。“自己曾经经历过困难,能够深深体会到霜霜的难处,所以想帮她一把。”
几天前,霜霜给记者发来了一条短信,希望能将帮助她的好心人的号码都记下来。“想亲自和他们说一声谢谢,以后有机会,也想报答他们。”
目前,霜霜的学费还差5000元左右。如果你愿意帮助霜霜,可以和小虎队记者联系。
城西民工子弟学校
还缺1万册图书
和本报
小虎队一起共筑“爱心书屋”吧
作文书急缺,还需要
古典文学、奥数和字帖
本报记者叶易实习生王炜敏文/图
城西民工子弟学校的五楼是博爱图书馆,三四十平方米大,陈列着20多个书架,分门别类放着1万多册书。
2008年,博爱图书馆由温岭红十字会创办,当时共捐赠了5000本左右的新书,供在校的800多名学生阅读。每年的五六月,爱心人士也都会给孩子们捐书。
校长李宏龙说,学校现有1100名学生,今年预计还会增加200个学生,但现在学校的图书远远不够,距离教育局规定每个学生可以借阅20册图书的标准还很远,希望通过小虎队记者,再给孩子们捐1万册书。
教导员张圣凤说:“我们的学生与城区的学生相比,知识面比较狭窄。考试时,考课本上的内容,他们能发挥得好,一旦出现课外知识,就很糟糕。有一次考试考到《小王子》,让学生介绍《小王子》里有什么人物,没有几个学生能答得上来。我们希望学生能多看一点课外书。”
图书管理员李佳就特别喜欢看书。她拿出了厚厚的一本书《笨狼的故事》,“我喜欢看小说和童话,比如《鲁滨逊漂流记》、《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这本书我特别喜欢,故事很有趣,已经看了三四遍。”但家里的书根本不够李佳看,再加上住在郊区,去一趟新华书店并不容易。
张圣凤说,学生们家里的书少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都不太好,没有多少钱剩给孩子买书。而且,学生们基本上都是租房子住的,经常搬家,带着许多书也不方便。另外,很多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不高,买书的积极性也不高。”
“低年级是学生养成看书习惯的重要阶段,他们喜欢看故事书、谜语书、绘本。今年的送教下乡活动中,城西小学的老师带了《我讨厌妈妈》的绘本,学生们第一次接触绘本,特别感兴趣。新华书店推出的一些畅销儿童文学作品也很适合,比如《窗边的小豆豆》。高年级的可以看一些冰心、朱自清的散文,他们比较喜欢看世界名著和《世界未解之谜》这类科普书。”张圣凤说。
张圣凤说,目前,学校急缺作文书,还需要古典文学、奥数和字帖。
现在,本报小虎队记者发起搭建“爱心书屋”活动,如果你愿意帮助城西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赶紧来加入我们吧。
目前,“爱心书屋”需要:1万册图书,6个双面书架,7个单面书架(捐赠的书架不要太高,方便学生借书),40厘米×60厘米的塑料箱(用于班级借书)。图书室内的墙壁还是空白的,需要涂上壁画增添生气。
责任编辑: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