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世界的微笑 开往希望的列车
—— “微笑列车中国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纪实(之六)
人物篇:微笑列车中国项目的“乘客”们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济慈)时间回到1999年9月11日的北京,秋高气爽,天青云淡。是日,江西省慈善总会送来了11岁的女孩易云,湖南省慈善总会送来了8岁的女孩单福容。她们都是唇腭裂患儿,即将远赴纽约接受美国专家的矫治手术,并将手术过程录制成示范教材,供中国同行用于唇腭裂手术培训。转眼一月,10月8日,易云与单福容在美国成功接受手术回国。当人们看到手术后的易云、单福容与最初判若两人的容貌变化,无不为之惊叹。亲自接机的阎明复会长紧紧抱住两个孩子。孩子激动地哭了又笑了,阎明复激动地笑了又哭了。从孩子的脸上,人们看到了这一慈善项目的美好远景。
王嘉廉先生(左)与“微笑列车”中国第一个唇腭裂手术患者王丽合影
薛揄女士与唇腭裂患儿在一起
贺勤丰总监与郑州集中手术活动中的患者合影
时光荏苒,2012年1月6日,中国煤炭总医院手术室无影灯下,刚刚5个月大的小孟晨正沉沉睡在手术床上,几名医生护士围绕着他紧张有序地忙碌着。2个小时后,手术宣告成功。从此,小孟晨便有了他人生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吸吮母亲的乳汁,第一次对着阳光露出微笑,第一次牙牙学语,第一次学叫“妈妈”“爸爸”……一切就这样发生了、改变了。小孟晨只是“微笑列车”在中国实施的43万例免费手术中的受益者之一,一个小小的手术让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变。
2012年11月16日,一声嘹亮的啼哭打破了产房的寂静。“3.3公斤,母子平安”,护士送出喜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无比动情。王丽,这个曾经苦命的苏北农村姑娘,如今却成为一个健康孩子幸福的母亲,她也是微笑列车基金会救助的全球第1例唇腭裂患者。孩子的平安降生给王丽一家和“微笑列车”全体同仁带来了无限的欣慰和喜悦。
母亲与手术后的孩子
已经可以开心大笑的唇腭裂患儿
护士与手术后的孩子
并非所有孩子都是幸运的。为了生平第一个完整的微笑,王丽用了整整10年时间。因为先天的唇裂缺陷,加之家境贫寒,王丽的童年毫无快乐。丑陋的“兔唇”让她自惭形秽,让父母在乡亲邻里前抬不起头,对王丽的未来更是心灰意冷。随着年龄的增长,王丽渐渐明白了自己与生俱来的缺陷给家庭带来的痛苦与不幸多么沉重。在这样压抑的氛围中,王丽上了小学,每天都要承受人们异样的目光和同学的讥讽,一个简单的微笑在她却成了奢望。而未来的工作、恋爱、成家……这些平常人顺理成章的生活,对于王丽却无疑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想。直到1998年,一道光投入她的生活,已经10岁的王丽幸运地成为“微笑列车”实施救助的第1位唇腭裂患者,从此她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写。手术后的王丽恢复了天性,获得了自信。她开始用功读书、结识朋友、找到工作,过上了与常人无异的生活。作为一名“微笑大使”,她还常被邀请到海外作慈善演讲,反响热烈。虽然童年的阴影让她始终不善言谈,但她愿意把自己的故事说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微笑列车”给她带来的命运改变,让更多人看到她的发自内心的微笑。
曾经,晓芸是个唇腭裂的女孩,但她心里也同样是个爱美的女孩。
“孩子做完手术拆线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终于可以抹口红了,你给我买一管口红吧!’。听到孩子的话,我忍不住哭了。”晓芸妈妈这样说着,其间数次哽咽。她说,当年一看到女儿的嘴她就哭了,她恨自己不能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恨自己家贫无力救治女儿,这样的心情一过就是几年。晓芸也要比同龄孩子更加敏感、安静、懂事,终日躲在家里不愿出门,直到有一天“微笑列车”开到她家门前。晓芸先后做了唇、腭缝合修复手术。9岁的晓芸仿佛“蝶变”一样出落成了一个眉清目秀的漂亮女孩,脸上已看不出唇腭裂的痕迹。容貌的改观也让她的性格变得日益开朗,爱说爱笑爱美。晓芸父亲说,如果没有“微笑列车”,他们都不敢去想女儿的未来。
刘超接受“微笑列车”资助时已是21岁的大小伙子。先天的腭裂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小学3年级时,由于说话吐字不清常被同学取笑,他索性再不上学,并且从此噤声,10多年来没有张口说过一句话、一个字。是“微笑列车”为他成功实施了手术,看到自己变得完整的样貌,他终于说出了10多年来积压在心里的两个字:“爸、妈!”那一瞬间,他的父母泪如雨下。带着“微笑列车”的祝福,带着父母亲人的希望,刘超彻底走出阴霾,自信地走向他所向往的生活。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在它的寥廓深处,还有一片高原上的高原——扎溪卡。多年前,扎溪卡的人们依旧保持着生活最初的样子,在最接近天空的地方,过着贫困而又自由的日子。
扎溪卡汉子多吉与心仪多年的女子白马措喜结良缘,婚后恩爱如初。但当他们的儿子马达加出生时,却为这本该幸福的时刻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看到了一个嘴唇开裂的婴儿。
孩子的降生让多吉身上多了一份父亲的责任,同时也是一付沉重的负担。然而,这是他必须也甘愿承受的生命之重。他听说孩子的病在成都可以治疗,便一咬牙借了两万多元的高利贷,背上马达加一路辗转奔去成都。然而,由于语言不通,多吉在“天府之地”如入迷宫,很久都找不到医院。几经周折终于找到医院,却又因孩子太小无法手术。来回一番折腾孩子的病没有治成,钱却所剩无几。
债主自此踏破门槛,为了还债,挖虫草成了多吉唯一的出路。
虫草的生长期很短,只在每年的四、五月份,然而,由于过度挖掘,即使在扎溪卡这样与世隔绝的地方,虫草也变得愈加少见。多吉和妻子只好起早贪黑,辗转一座座大山,去寻找给孩子治病的虫草。多吉一双粗糙皲裂的手精心呵护那一根根脆弱易碎的虫草,如同呵护他的孩子,呵护让马达加重获新生的希望。
然而虫草不仅难挖,更加难卖。在县城卖虫草的多吉找到县民政局领取政府补贴,就此遇到了自己一生中的贵人益西拉姆。在县民政局工作的益西拉姆把多吉一家的遭遇与姐姐扎呷拉姆述说后,姐妹俩决定帮助马达加联系手术医院。但在当时,几千元的手术费对于本就债务缠身的多吉一家来说无异于一座更加难以攀登的高峰。就在这时,“微笑列车”跃入益西拉姆眼帘。
在贵人拉姆姐妹的帮助下,多吉遇到了他一生中的第二大贵人——“微笑列车”的医生与工作人员们。拉姆姐妹从自己微薄的工资储蓄中挤出3000元给多吉一家作路费,终于日夜兼程赶赴成都。在“微笑列车”合作医院华西口腔医院的周密安排下,小马达加成功完成手术。望着孩子仿佛新生的面容,多吉夫妻相拥而泣。那一刻,他们的心就像自己涅槃重生一般。
可爱的马达加
2013年9月30日,由王冲霄导演执导,王忠仁、丁珍曲扎摄影,以多吉一家为原型的纪录片《扎溪卡的微笑》作为央视国庆献礼片通过CCTV1向全国首播。同年10月6日,《扎溪卡的微笑》通过CCTV4(国际)向全球首播。11月16日,《扎溪卡的微笑》荣获第十二届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亚洲制作大奖。作为绽放在世界最高处的微笑——“扎溪卡的微笑”就这样被写进了大地长空。
这是一封女儿写给母亲的信——
“妈妈,丹丹想您了。丹丹现在变乖、变漂亮了。此刻,我最想的就是用嘴来亲亲您,我最亲爱的妈妈!听爸爸说,生我的时候,您感到特别伤心,许多人都叫您把我扔掉,但您硬是不肯。为了给我凑足手术费,您没日没夜地工作,终于在我1岁半的时候凑足了手术费。当您满怀希望为我取钱求医时,竟路遇强盗抢劫,把您残忍地杀害了!听奶奶说,您在临死时,手里还死死拽着带血的钱……
“终于有一天,我等来了好心人。2008年7月5日,我永远难忘的日子,常德市康复医院为我免费做了唇腭裂修复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我从镜子里第一次看到自己变得好看了,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从那时起,我变得爱笑、爱说话了,我的学习也进步了,同学们都愿意和我交朋友了。妈妈,我很好,您还好吗?妈妈,您的梦想实现了,您可以放心了……”
经过“微笑列车”救治已经痊愈的唇腭裂女孩和她的母亲
开心的笑容
“微笑列车”工作人员和唇腭裂儿童联欢
湖南桃源县唇腭裂女孩刘丹有一个悲喜交加的人生故事。年幼的时候,母亲为了给她治病,辛辛苦苦凑足了2万元手术费。当她从银行取钱时,不幸遭遇歹徒,将钱抢走并将她杀害。从此丹丹一家雪上加霜,陷入绝境。父亲常年卧床,丹丹只能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勉强度日。2008年5月30日,“微笑列车”合作医院常德市康复医院了解到刘丹的情况,立即决定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7月5日,刘丹接受手术,并免除了所有其他费用。如今的丹丹早已长大成人,过着平宁而温馨的生活。她说她最想念的人是母亲,最感谢的是“微笑列车”。
在这条长长的“微笑列车”受助者队列中,有生平第一次开口歌唱的内蒙古青年王欢;有醒来后对自己忽然消失的“兔唇”感到诧异的山东男孩石超;有“低头走过前半生”,准备“昂首走过后半生”的吉林汉子李国辉;有术后还未拆线,伤口还疼着就要试着笑出声来的安徽男孩小凡……他们正是43万个“微笑列车”受助者的缩影,仿佛朵朵星光,折射与闪耀着“微笑列车”的光芒。
古语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那被喻为的“人间浮屠”又何尝不是以“微笑列车”的形象示人?“微笑列车”,这列早已成为无数级的“活动的浮屠”“逶迤的浮屠”正从深情款款的历史中驶来,向着人们心灵的光明一路前行。
本组图片由中华慈善总会、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提供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