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头条
全国慈善组织积极探索 主动作为 在乡村振兴时代大剧中找到角色定位
2022-05-25 07:59:00    慈善公益报

全国慈善组织积极探索 主动作为

在乡村振兴时代大剧中找到角色定位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济慈)2022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中央、部委与地方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同一条条纵横路桥,通向乡村振兴的美好之地。

  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成为进入21世纪以来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

  2月15日,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动员引导广大社会组织扛起使命担当,立足自身宗旨,拓展业务范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履职能力。

  3月27日,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推进会召开,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随即,各地主题会议相继召开,具体措施陆续落地。

  3月29日,民政部召开2022年全国民政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视频会,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推动巩固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事业开新局。

  5月7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民政部印发《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支持力度,构筑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平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城乡融合发展”以来,中国广大乡村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一举摆脱了绝对贫困的藩篱。如今,广大乡村正接续奋斗,昂首走在奔向共同富裕的金光大道上。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颗颗孕育乡村振兴的种子正在积蓄力量,一个个助力乡村振兴的身影正奔走在田间村社。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一个正在走向乡村振兴的农业大国。这里深藏着我们的宗族根脉,生活着我们的衣食父母,传递着我们的悠久梦想。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是向着中国最本原、最优秀传统的一种回归;乡村振兴,兴在风光之美、生活之丰、民风之善,是让乡村治理更加完善,乡风乡情更加和谐,乡容乡貌更加美丽,乡亲生活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而这一切,项项都与慈善有关。

以深化社会治理提高乡村实力

  乡村振兴是全域、全员、全面的振兴。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充足,更有精神生活的丰富、道德水平的提升。因此,慈善事业与乡村振兴具有充分的内在亲和性与互补性。在全面开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原本较为单一的物质帮扶已不能满足村民群众以及村社多样化的需求,慈善行为与慈善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必须体现为高度的综合性、复合性与可持续性,以优势项目和优质服务在乡村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

  作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全国慈善行业枢纽型社会组织,中华慈善总会联合全国各地慈善会共同推出助力乡村振兴的“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正在进入全国试点推广阶段,在慈善赋能村社、巩固脱贫成果、探索基层治理等方面已显示突出效果。截至目前,中华慈善总会已联合全国29个省、市慈善总会启动“幸福家园”工程,吸引480余个县级以上慈善会参与,受益村社达2.5万余个,有111余万人次通过“幸福家园”平台参与捐赠,筹款总额近9亿元。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日前在海南省慈善总会考察调研时指出,“幸福家园”工程是响应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次深度实践。中华慈善总会正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助力乡村振兴、造福村社群众的新时代“希望工程”,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慈善的温暖底色与蓬勃活力。

  自2020年10月份起,陕西省慈善协会积极响应中华慈善总会号召,结合“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创新设计并实施了“慈善幸福家园”工程。截至目前,共在全省农村行政村、城镇社区创建“慈善幸福家园”2100余个,募集村社慈善互助金2.2亿余元,组建村社慈善志愿服务队2000多支,志愿者达15万人。

  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在日前召开的省慈善协会重点项目督导调研汇报会上指出,“慈善幸福家园”工程为陕西慈善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参与社会治理开辟了新的路径。

以数字化赋能打造乡村品质

  今年4月27日,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2022年“乡村振兴·重庆专场”活动举行。旨在促进地方公益生态良性发展,培育可持续且富有地域特点的优质公益项目,营造充满地域特色的公益氛围,协助打造地方公益嘉年华品牌。

  “乡村振兴·重庆专场”将强大的数字化能力输送到慈善公益一线,强化公益资源的分配效率。在互联网平台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实现共创共益、协同发展。

  本次活动是腾讯公益所支持的全国首个区域性公益助力乡村振兴专场,也是腾讯公益继“99公益日”之后的一次有益探索,将已有的“公益共建”模式升级为更高程度的“公益共创”模式。

  据统计,重庆共有94家区县慈善会、社会组织及志愿服务组织紧紧围绕当地乡村振兴实际,策划上线近300个项目,覆盖产业帮扶、养老帮扶、教育帮扶、人才帮扶、儿童关爱、扶弱济困、生态振兴7个方面,业已形成聚合效应。腾讯将利用公益数字化渠道与平台为这些项目赋能,提升项目的达成率和影响力。

  重庆市慈善总会会长刘光磊在“乡村振兴·重庆专场”启动仪式上指出,积极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数字时代的发展红利,不断提升重庆公益慈善的数字化能力,为互联网平台携手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进行有益探索,正是“乡村振兴·重庆专场”活动的初衷与目的。

  目前,数字化技术赋能慈善、赋能乡村振兴,已在全国各地蔚然成风,大行其道。不仅极大提高了慈善的灵动性和筹款效率,增强了慈善组织与捐赠人之间的信任度,更使慈善事业加快迈向成熟定型、高效透明的发展阶段,为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慈善基础。

以聚合资金资源激发乡村活力

  在慈善领域,慈善信托和专项冠名基金始终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利器。

  据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委员会统计,2022年第一季度,我国新备案慈善信托50单,财产规模11921.29万元,同比增长154%。涉及扶贫济困、乡村振兴、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抗击疫情等领域。其中以乡村振兴为目的的慈善信托共8单,总规模660万元。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作为信托行业实践慈善信托的先行者,近年来,长安信托在实现自身良好发展的同时,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走出了一条“以慈善信托促进共同富裕,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创新之路。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长安信托参与并受托成立了“大爱长安·陕西银行业普惠金融扶贫慈善信托”。该信托运用贷款损失风险补偿机制,撬动10至20倍贷款,为贫困农户提供贷款支持。累计撬动贷款近2亿元,惠及2000余户农家,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信托+银行”的金融助善模式。“中国信托业·长安慈·四川慈善总会·定点扶贫慈善信托”“中国信登·长安慈·定点扶贫慈善信托”“长安慈——脱贫攻坚关爱农村三留守群体慈善信托”等项目更将关爱对象聚焦乡村困难群众,为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事业提供给了可行性借鉴。

  一直以来,中铁信托在致力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先后向四川省叙永县枧槽苗族乡九龙村、甘孜州德格县八邦乡色地村、阿坝金川县贫困乡镇等援建基础设施、扶贫帮困、招商引资,谱写了新时代“藏汉一家亲”的佳话。持续推动弘文、明德、明道、致远、大同慈善信托品牌矩阵,与当地10余家慈善组织合作,在弘扬传统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等领域作出积极贡献,被成都市慈善总会授予“2021年度最具爱心企业奖”。

  从助学、助医、助老、助孤、助残、助困的“六助”到策应乡村振兴,江苏省溧阳市连续两届跻身全国公益慈善百强城市,慈善指数跻身全国县级市前10位。

  2018年年底,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溧阳市慈善总会募集1000万元设立“茅山老区精准扶贫基金”,针对24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展开帮扶,助其摘掉贫困帽子。2021年,溧阳市慈善总会又启动设立“乡村振兴基金”,精准补齐乡村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溧阳市黄金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大田村村民服务中心、方里村康养中心等一批项目都是在乡村振兴基金的资助下建成投用。溧阳市慈善总会以工哺农,以“乡村振兴基金”和“定向捐赠”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被各地慈善组织纷纷效仿。

  慈善筹募与定向捐赠的扩面,极大充实了乡村振兴基金。受冠名基金帮扶打通所有自然村道路的竹箦镇陆笪村如今已成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被家乡吸引返乡创业的村民陆志龙这样唱道:“有了美丽田园,不必背井离乡。奔向共同富裕,家乡就是靠山……”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