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头条
我国污染防治取得巨大成效
2020-06-15 00:48:07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希文)6月10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正式公布。这是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等15个单位和部门联合于2017年-2019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这次污染源普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背景下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对全面摸清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境底数的一次重大国情调查,意义非常重大。

  过去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快速改善的十年。从这次普查结果数据来看,这十年间的变化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同口径相比,2017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分别下降了72%、46%和34%,体现了我们国家近年来污染防治所取得的巨大成效。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一是重点行业产能集中度提高。和2007年相比,全国造纸、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品产量分别增加了61%、50%和71%,企业数量分别减少了24%、50%和37%,单个企业平均产量分别提高了113%、202%、170%。二是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和2007年相比,造纸行业化学需氧量减少了84%,钢铁行业二氧化硫减少了54%,水泥行业氮氧化物减少了23%。由此可见,过去十年经济发展质量在提升,企业数量少,产品产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排放量在大幅度下降,即单位产品的排污量在大幅下降。

  三是污染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工业企业废水处理、脱硫、除尘等设施数量分别是2007年的2.4倍、3.3倍和5倍,都是数倍于十年前污染治理设施的数量;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能力得到普遍提升,畜禽规模养殖场粪便和尿液资源化利用比例分别达到了85%和78%,生猪规模养殖场干清粪比例由2007的55%提高到了2017年的87%;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污染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和十年前相比,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增加了5.4倍,处理能力增加了1.7倍,实际污水处理量增加了2.1倍,城镇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去除率由2007年的28%提高到了2017年的67%;生活垃圾处置厂的数量十年间增加了86%,其中垃圾焚烧厂的数量增加了303%,焚烧处理量增加了577%,焚烧处理量比例由十年前的8%提高到了27%;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厂的数量增加了8.22倍,设计处置能力每年增加了4279万吨,这个数字是上一次普查的10.4倍。集中处置利用量增加了1467万吨,比十年前提高了12.5倍。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是2007年12月31日,第二次的标准时点是2017年12月31日,整整相差了十年。通过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十年来我们国家在生态环境方面取得的成就。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随着全社会的复工复产,个别地区出现了报复性污染。对此问题,6月10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全球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生态环境保护将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战略定力,绝不重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搞一时一地发展的老路,而是要更加充分地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倒逼作用、推动作用和引领作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