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这个清明少了“烟火味” 多了“文明范”
2021-04-05 08:35:40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又是一年春草绿,又到一年清明时,为倡树文明祭扫新风,破除祭扫陋习,培育绿色文明殡葬新理念。根据民政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21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连日来,各地纷纷就清明期间疫情防控和安全祭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通过引导群众绿色文明祭扫,确保祭扫安全、平稳、有序进行。

文明祭祀宣传深入民心

  日前,在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新建街道玉带路社区,一场文明祭祀宣传活动吸引了众多群众的参与。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单、播放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向市民宣传《清明节安全文明祭祀倡议书》,引导市民以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祭文追思等低碳、环保的方式祭拜逝者。

  “婆婆,清明节焚烧纸钱、蜡烛会造成大气污染,带来消防隐患,鲜花也能表达对亲人的缅怀和思念。”现场社区工作人员说道,用健康、文明的新方式寄托对故人的哀思,能够营造文明祭扫的良好社会氛围。

  市民黄婆婆说,“按照以往老风俗,清明节都要烧纸钱,现在都提倡环保,我们也理解支持烧纸钱产生的烟气呛人,污染环境,她也会倡议身边亲朋好友文明祭祀,保护生态环境。”

  在湖南,衡南县民政局通过各大网站和自媒体倡导“文明清明”,向广大群众宣传文明祭祀,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守护美好家园;安徽省合肥市陶楼镇高塘社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绿色清明 文明祭祀”宣讲活动,组织文明实践志愿者进组入户开展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纸钱换鲜花”践行祭扫文明

  随着绿色清明文明祭祀的深入,清明节期间,祭祀、哀思故亲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许多群众纷纷参与鲜花、水果、网络祭扫等。在山东鱼台县,通过推行“纸钱换鲜花”等文明祭扫活动,引导村民文明祭祀。

  日前,鱼台县老砦镇许楼村村民付金川路过村文化广场时看到镇村干部正开展“纸钱换鲜花”文明祭祀宣传,回家便跟母亲王翠侠商量用鲜花、水果进行清明祭祀。“那真是太好了,刚才咱们的联户长也来家里宣传这事来,可是我把纸钱都买好了。”王翠侠说。

  “那正好把纸钱换成鲜花和水果。”说着,付金川就来到了村文化广场,用纸钱换了3束鲜花和1包水果。

  “今年清明,我们推行‘纸钱换鲜花’文明祭扫活动,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老砦镇宣传委员冯程程介绍道,截至目前,全镇签订文明祭祀承诺书8000余份,发放宣传单2万余张,置换纸钱100余份。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清明节期间,宁夏银川市许多社区组织开展了祭文大赛、赠送鲜花活动,还开通网络祭扫服务,引导群众绿色祭扫;辽宁丹东市民政局组织“网上祭祀”,市民纷纷选择网上祭祀,在“网上”缅怀故人。

  清明节期间,全国各地开展各类文明祭扫宣传活动不仅引导广大居民以文明、节俭、健康的方式祭奠故人,也让清明少了一些“烟火味”,多一些“文明范”,也让绿色、低碳、环保的文明祭扫新风尚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