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 编者按:
22年前,中华慈善总会与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联合实施的大型慈善项目“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宣告启动。至今一路畅行中国,誉满华夏,成为无数人心中“爱的列车”,开往春暖花开之地。
22年间,“微笑列车”播种播布笑颜、希望和力量,于中华大地持续投入善款15亿元,成功完成手术43万例,与全国各地逾400家医院实现深入合作,培训专科医护人员2万余人次,业已成为唇腭裂医疗修复技术的骨干力量。
22年来,“微笑列车”所到之处无不绽放希望,成就梦想。作为中外慈善组织深入持久合作的典范,“微笑列车”仍将继续前行,直到下一个鲜花盛开的站台,下一个里程碑。
2007年10月,首次被同时赋予专业培训和项目管理审批权的“微笑列车项目”医学专家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历任会长王兴、俞光岩及现任会长郭传瑸教授依次担任委员会主席。委员会的诸位医学专家将陆续登场,继“‘微笑列车’中国行”专栏后以另一个更加鲜活的视角为广大读者呈现“微笑列车”22年来走过的美好之旅。
面向世界的微笑
开往希望的列车
傅豫川教授
有人说:“如果用20年的坚持去做一件事,你不想成为专家都不行。”1999年与“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邂逅,不离不弃走到今天已整整22年,真的应了这句话——“你不想成为专家都不行”。
如果说,在我的生命中没有“微笑列车”,我可能会是一位普通医生。是“微笑列车”让我的职业人生升华到了一种令自己都感动的境界。感恩“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赋予我生命的意义!
作为一位医生,我大半的职业年华都奉献给了令我尊敬的“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这20多年恰好又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在最美好的年华中做了一件人生最有意义的事,这便是职业与爱心的融合。
20多年不离不弃的坚守,我人生的年轮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中国唇腭裂进步的符号。我想,是到了该写点东西的时候了,最想写的还是20多年来“微笑列车”对中国唇腭裂医学进步的推动和影响。
1999年“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在中国启动时,我所执业的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有幸成为全国最初的4家手术定点医院之一。那年,从医已经18年、时任全国唇腭裂学组副组长的我,作为国内唇腭裂知名专家进入了“微笑列车”的专家组。当时专家组很庞大,大约有40余位(多数为整形外科医生),著名的唇腭裂专家王光和教授任组长,马莲教授任秘书长,我担任副秘书长。
2000年3月,“微笑列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办了第一次全国唇腭裂学术大会,会议空前的隆重,第41任美国总统布什及“微笑列车”创始人王嘉廉先生亲临大会,国家领导人或参会或致贺函。会议特别邀请了全球几乎所有的唇腭裂领域顶级专家,众多的社会贤达也亲临会场,参会人员千余人。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着实令人震撼。那绝对是中国唇腭裂医学领域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之后的20多年,我一直作为“微笑列车”的特聘专家奔走在全国各地,或会议,或考察,或讲座,或培训,或义诊,或手术……忙忙碌碌,转瞬间已从而立之年奔近古稀之年。人老了,会经常追溯过去的往事。也可能是性情使然,我在这个年龄爱上了回忆。夜深人静时,20多年的光影时常在脑海中跳跃,回忆里的场景不过是一场又一场梦境般的延续,在梦的延续里我常常会享受到很多很多在“微笑列车”里的人生收获和愉悦,更是在一幕幕的场景中得到一种职业的自豪和满足。
中国是人口大国。基于此,在第11届国际唇腭裂大会上我说:关于唇腭裂中国有“四个之最”:一、中国是举世公认的实施唇腭裂手术最早的国度;二、中国的唇腭裂患者全球最多;三、中国的唇腭裂医务工作者全球最多;四、中国每年的唇腭裂手术量全球最多。1993成立的全国唇腭裂协作组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口腔学术组织之一,但与美国腭裂颅面协会(American Cleft Palate Association)相比,还是晚了50年。
中国的唇腭裂序列治疗理念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并且只是在少数的几所医学院校中开展,内容和技术都存在局限性。在“微笑列车”手术定点医院扩展初期,我和时任中华慈善总会项目部常寒婴主任一起,对新增医院逐一进行考察。那时的交通条件很差,常常蜗居在路边的小旅馆中。就那样,我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几乎跑遍了全国各个层次的医院,也了解到了当时中国唇腭裂治疗水平的真实现状:几乎没有唇腭裂序列治疗的理念和学科构建,只是单一的外科手段;多半是只修补裂隙而没有功能目的和形态目标;医疗条件落后,少有唇腭裂专用手术器械和缝线,更没有鼻模;外科手术水平参差不齐且手术效果悬殊极大;麻醉技术及安全很难保证……
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泛开展唇腭裂手术是有风险的,很难保质保量。“微笑列车”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启动了技术培训及技术监督的预案:一、专家分别到定点医院亲临指导;二、安排定点医院的技术骨干到具备唇腭裂中心的医学院校集中培训;三、每年举行一次全国唇腭裂学术大会以推进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于是,驻点基层医院进行医疗技术指导便成了我在“微笑列车”里的日常工作。
记得在2000年第一个元旦前夜,我是在当时全国唯一的一家“微笑列车”县级定点医院——湖南石门县医院和我的助手一起度过的。那是湘西偏远大山里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小县城,交通不便,又逢天寒地冻。乘坐当时的绿皮火车颠簸了六七个小时才到达长沙,县医院唯一的一辆破旧救护车来接我们,在山路崎岖的雨雪中开了九个多小时,到达医院已是12月31日的凌晨。
没有休息,接着就是讲课、病案讨论、辅导手术,整整忙碌了一天。下班后大家都回家和家人一起围着电视看新年晚会,等待着新年钟声敲响。我孤零零地待在寒冷的小旅馆里,场景颇有几分悲情,多希望有盆炭火能够取暖。入夜,我和助手金辉喜大夫一起来到旅馆外面的澧水河边。望着远方的夜空,我似乎看到了家乡天空上飞舞的新年焰火,想着节日里没在一起团圆的妻儿,看着澧水河静静奔腾远去的踹流,凛冽的寒风在蹂躏我的同时也轻轻地为我唱起了赞歌。那夜,我真的感触颇多,还写了一篇散文《凛冽在澧水河畔的医者》。
2001年,“微笑列车”中国专家组进行了精简,调整为以颌面外科医生为主体的唇腭裂专家团队,包括王光和、徐勇忠、王国民、马莲、石冰和我。同年“微笑列车”组团安排我们专家组去了美国,访问“微笑列车”总部,与全球专家组交流,卡廷(Cutting)教授还带着我们参观了他的纽约大学唇腭裂中心。
为了跟进国际水准,“微笑列车”开始资助专家组团到一些著名的唇腭裂治疗中心交流学习,2001至2005年我们分别去了美国纽约大学唇腭裂中心、英国伦敦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Great Ormond Street)、法国里尔大学医学院、澳大利亚玛格丽特公主儿童医院(Palstic Surgeon at Princess Margaret)参观学习,先后零距离、深度接触了著名的唇腭裂专家卡廷(Cutting CB)、萨默拉德(Sommerlad)、迈克尔马斯(Michael Mars)、黛比 赛欧(Debbie Sell)等大夫,学习了顶级的技术和先进的理念。我认为,这段经历对中国唇腭裂治疗理念和水平的推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至少对我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绝对是“微笑列车”馈赠我的最大的恩泽。通过集中的、亲临现场的学习,更新了理念,拔升了技术,开拓了思路。回国后,我们又及时地把这种感悟和先进技术通过学习班、培训及会议的方式在国内广泛传播。现今国内一些专家的很多先进技术和理念莫不归属于它的结果。
2004年傅豫川教授与萨默拉德教授在英国伦敦
2003年傅豫川教授与菲利普教授在法国里尔
2007年之后,“微笑列车”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首先,启动了与卫生部(国家卫健委)、中华慈善总会、中华口腔医学会的四方合作体系。接着,成立了以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张文康、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王兴为首的CMAC,重大事项在每年两次的CMAC专家会议集中决策,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为了授人以渔,又在原来定期举办的全国唇腭裂学术会议的基础上,增加了每年数次的专家集中手术和培训班,使基层医院的唇腭裂治疗技术有了迅速的提高,手术定点医院一度高达397家。
另外,我还想说,由于与“微笑列车”的缘分,让我有幸结识了“微笑列车”高级副总裁薛揄女士,她创建了“微笑列车”的合作构架,凝聚了顶级的唇腭裂专家同力协契,和衷共济。她制定了系列的管理条例并顺利地推动完成了国家新农合唇腭裂政策与项目的关系;她用专家集中手术、集中培训、学术会议的模式逐步实现了“授人以渔”的宏伟夙愿。
专家集中手术和培训的活动中,最让我激动的有二次,一次是在湖北恩施,一次是在河南南阳。2014年的初冬,我利用集中手术活动的机会把所有专家都请到了武陵山脉深处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文康部长也不辞艰辛和我们一起走进了深山。那是第一次国内顶级专家在同一间手术室里,用自己的每一刀每一针演绎着各自高超的技艺,携手、友好、平静的场景却蕴含着一种学术的文化底蕴。我想,这是在中国其他学科领域中难得一见的场面,没有“微笑列车”,也不可能会有这种机会体验顶级专家同场竞技的震撼。
2014年专家相聚恩施
2018年77级口腔专家志愿者在南阳
2018年,在河南南阳,我的大学同学自发组成志愿者团队参加了“微笑列车”集中手术暨培训班活动。这是一批什么样的人?是见证历史烙印的人,是中国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是从全国570万考生中脱颖而出的4.4%的佼佼者!如今他们已是花甲之年,都是国内口腔医学界的专家、学者。能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微笑列车”的活动,很让人感动。
为“微笑列车”服务的20多年中,太多的故事让我自豪,太多的场景令我激动,太多的回忆难以忘怀。从20年前一路走来,职业的光环已然成为我人生的升华和骄傲!
在“微笑列车”进入中国10周年时,我为“微笑列车”写了一首歌,歌的名字叫“微笑”。
小草破土萌芽的时候,看见太阳在微笑
小草绵延绿茎的时候,看见同伴在微笑
一株小草,只想为四季添一点绿色
却发现自己不敢微笑
小草多么想微笑
小草吸吮大地的营养,闻到了野花柔娇
小草嬉戏甲虫的抚摸,看到了露水篮摇
一株小草,眼帘中的世界真美好
为什么自己不敢微笑
小草多么想微笑
春风拂去脸颊的瑕疵,小草绽放出微笑
雨露抚慰心扉的痛楚,小草牵手了微笑
一株小草,Thank you Smile Train
你让我终于拥有了微笑
自信而灿烂的微笑
“微笑列车”进入中国15年时,在深圳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唇腭裂大会的开幕式上,我又写了一首诗《微笑的升华》,并在大提琴的伴奏下为大家朗诵。
那一年
微笑列车从西方悄然驶来
没有招摇的汽笛和轰鸣
唯有烟囱喷吐的蒸汽
在天空中,氤氲成
最温暖的召唤
那一年
我背上爱的行囊,回应了召唤
登上列车,开始了
使命的远行
列车一路疾驰
穿过市井深巷,穿过深壑僻壤……
远处的群山沉沉地扑面而来
最终却都倒在了列车的速度里
速度,将那一山山葳蕤的枝叶
碾作一张张免费车票
撒向天际
忽翱苍穹或忽驻足人间的天使
衔住那一张张漫天飞舞的车票
送给了一个个
印刻着上帝吻痕的孩子
列车一路呼啸
穿过四季,穿过白昼黑夜
如送炭雪中的宝马
如传递佳音的驯鹿
没有停站的时刻
没有等待的月台
它,没有停歇片刻
它,奔跑了整整十五年
十五年
一个个裂隙愈合的故事
硅化成了记忆中的颗颗宝石
镶嵌在四壁铿锵的车厢里
列车,俨然成了一座藏宝的宫殿
十五年
一张张不再残缺的笑脸
一串串如天籁般的声音
把这凡俗的人间
点化成了慈悲的天堂
今天
被感召的一个个的我
从无影灯下来到这里
集聚一堂
彼此分享,共同感怀
我不想让自己
成为列车的某一段记忆
我愿意在生命的时钟
停摆前,随列车一起
驶向更深的悠远
会有那么一天
我将静静地闭上疲惫的双眼长眠
戴着这一世积攒的孩子们的笑靥
让它们像奖章一样
别满我的胸前
微笑是多么的简单
只需嘴角微微的上扬
便成为唇边的花朵绽放
我们的一针一线
缝补的是
微笑的升华
在“微笑列车”中坚守了20多年后的今天,我写了这篇题为《从20年前一路走来》的感言:
有人说:“如果用20年的坚持去做一件事,你不想成为专家都不行。”1999年与“微笑列车”的邂逅,不离不弃走到今天已20多年。真的应了这句话——“你想不是专家都不行”。“微笑列车”不仅让我成为名医,更让我的职业人生升华到了一种崇高的境界……
感恩“微笑列车”给我的职业生涯涂抹了绚丽的色彩!感恩“微笑列车”为我国唇腭裂治疗的进步所作的巨大贡献!感恩“微笑列车”为救助全球贫困唇腭裂孩子20余年的坚持和功德无量的恩泽!
(作者为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我国著名唇腭裂专家,“微笑列车”专家组成员 傅豫川)
本版图片由傅豫川提供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