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学军 通讯员 刘 颖)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此次地震已造成13人死亡、200余人受伤、14万余人受灾。家园瞬间被毁,亲人无情割断,灾难就这样残酷地突如其来!灾难发生后,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长照”)秘书处、中华慈善总会救灾照护总队主要负责人在天津紧急召开会议,通过灾情分析,旋即决定再次启动“中国紧急救灾应急联合照护模式”,并向全国各长照会员单位发出动员令。同时,立即从总队、天津支队、四川支队选派照护专家、医务社工、宣传骨干等专业志愿者,组成先遣组奔赴震灾一线,并向全国各长照会员单位发出动员令。
出征长宁
灾情不能等待,伤员不能等待!6月19,由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副总干事、总队长王林生、助理林舒丽,天津市鹤童老年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天津支队长朱慧、助理周洪平,四川绵竹市东北敬老院特派员、四川支队长向智勤、助理张华组成的先遣组在成都汇合后,火速奔向长宁县。
6月20日,“汇丰中华慈善‘6.17’长宁震灾志愿照护服务团”第一梯队19时在长宁县中医医院集合完毕。长宁县中医医院收治灾区伤员73名,其中有51名严重骨折的伤员集中在医院的11楼病区,中国长照先遣组与院方领导以及该楼层的护士长沟通并查看了伤员的情况,了解到伤员迫切需要生活照护后,立即派出了第一梯队的2名照护志愿者支持医院的夜间照护工作。
医院人满为患,伤者惊魂未定,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受灾群众用一双双彷徨无助的眼睛望着到来的众人。眼前的这一幕,与汶川、与玉树、与雅安何其的相似,中国长照的志愿者们禁不住热泪盈眶:“我们带着爱与关怀而来,我们会把生命的希望播撒在这里!”
在照护工作开始前,志愿照护服务团总指挥王林生部署了下一步工作并对照护志愿者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务必保证照护质量。主任护师赵平作为照护技术总顾问,对志愿者们进行了专业的指导,每一位照护志愿者也为开展照护服务做了充足的准备。他们来不及洗去风尘就投入到了紧张的照护伤员的工作中。
挺近珙县
“我是刚从珙县转来的,我们那离震中只有6公里,县城人口多,老房子也特别多,很多房子都裂开了,无法住人,且余震频发,我听说您们是专业的照护志愿者,请上我们那去支援一下吧,谢谢您们!”6月21日新转来的震灾伤员拉着志愿者的手说道。
长宁震灾志愿照护服务团总指挥王林生听闻后,立即组织志愿者奔赴珙县,评估伤员情况,从安置点辗转来到珙县人民医院,30位震灾伤员正在接受救治,头皮裂伤、软组织挫伤、骨折、截肢等伤情袭来,旋即决定从新疆、内蒙古、云南等地选派长照志愿者组成第二梯队前来珙县人民医院,为震灾伤员提供志愿照护服务。
伤情不能等,6月22日7时,总指挥王林生、照护技术总顾问赵平紧急抽调志愿照护服务团第一梯队的2名志愿者——重庆渝北区桂湖老年公寓粟敏、四川成都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蔡世平火速赶往珙县人民医院,为急需服务的30名震灾伤员提供志愿照护。
6月22日晚22:25分,“呜……”警报声响起了!“地震又来了,快跑啊!”有人大喊一声,瞬间,珙县人民医院病房内外一片嘈杂,病人和家属纷纷夺门而出。这时几道白色的身影逆着人潮冲进病房。她们身穿白色的坎肩,胸前红色的“中国长照”标识格外闪亮……
三天过去了,6月25日一大早,震灾伤员石秀老人的儿子谢友拉住了前来查房的震灾志愿照护服务团照护技术总顾问赵平的手,感慨地说:“当时我们这些本地人都在往外跑,而你们却在往里冲。当我和妈妈看到你们的身影,心顿时就安定下来了。您比我妈妈还大四岁呢,不在家里享福,千里迢迢到这里来给我们带来爱和关怀,令我佩服!等灾难过去后,我也要加入你们的行列,做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呜呜呜……”这时,病床上传来了石秀老人感动的哭声,老人紧握着赵平的手,凝视着救命恩人!
赵平也难掩激动的热泪,对母子俩深情地说:“民众生活需要长期照护,中国长照的精神会薪火相传,会感染更多的人来加入我们的照护服务队伍,这就是对我们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
再度集结
连日来,长宁与珙县余震不断,灾情频发。然而,灾难丝毫没有阻挡中国长照人的脚步,反而更坚定了他们的信念:“同为炎黄子孙,我们和灾区人民骨肉相连!”
“看到中国长照的各个支队纷纷响应,整装待发,前往宜宾长宁、珙县等地,为震灾伤员提供志愿照护服务,我虽然不能一同前往,但我想为灾区人民尽绵薄之力,我给捐款5000元!”6月23日一大早,新疆乌鲁木齐市温馨老年公寓院长李红给“汇丰中华慈善‘6.17’长宁震灾志愿照护服务团”总指挥王林生打来急电,随后迅速微信转账。
6月23日8时,第二梯队中,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康泰老人乐园风尘仆仆赶来的志愿者刘瑞、李翠、郭群火速投入长宁县中医医院的照护服务中。和第一梯队中重庆渝北区桂湖老年公寓杨光琴、周敏,四川成都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刘梅、邹晓英等共同为伤员整理床单位、刷牙、漱口、理发等。
6月24日,杭州绿康时间银行助老公益服务中心卓永岳、江龙仙、卓雷、曹程焕、翁江焓、卓大龙、刁挚坤、娄冬萍、钱雨蕾、黄林楷通过“汇丰中华慈善‘6.17’长宁震灾志愿照护服务团”向灾区人民捐款5511元。
6月27日,长照人再度集结——“汇丰中华慈善‘6.17’长宁震灾志愿照护服务团”第三梯队抵达长宁。他们是:山东盛世桃源养老产业集团孙霄、徐琳、王妮,山西比家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杨玉龙、薛红霞,山东青鸟软通山西分公司王燕琴,黑龙江省哈尔滨德众养老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夏英航、冯慧梅、周志达。新团队抵达后,他们立刻来到长宁县中医医院与先前投入救援照护的第一、二梯队会合,进行救护交接,展开有序的志愿服务。
6月30日,北京朝阳区团结湖社区暮年颐乐园院长宁小霞通过“汇丰中华慈善‘6.17’长宁震灾志愿照护服务团”向灾区人民捐款1000元。
让爱传递
“汇丰中华慈善‘6.17’长宁震灾志愿照护服务团”的志愿者们面对频繁的余震,志愿者们临危不惧,守护在伤员身边。他们在长宁、珙县地震灾区夜以继日地照护伤员,在艰苦的条件下挥洒汗水,伤员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中,也因此得到了伤员们所在医院的认可。
在中国长照黑龙江支队负责照护的伤患中,有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叫周瑞婷,今年11岁。地震发生后,婷婷在跟随家人撤离时被倒塌的预制板砸伤,导致右腿胫骨骨折。婷婷的妈妈也在地震中受了伤,胸椎骨骨折,因为病情严重,需要卧床1个月以上。和其他伤患不同,小姑娘非常坚强,遇到这样大的变故,她却从不哭闹,圆圆的小脸上总是挂着可爱的笑容。她说:“妈妈伤得那么重,躺在床上都不能动了,一定很痛苦。我多笑一笑,希望能把快乐传给妈妈,减轻她的病痛。”在与长照志愿者的不断接触中,婷婷对照护伤患的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注意观察。在了解了“中国长照”的工作性质后。她把“中国长照”标志认真地画了下来,并对长照志愿者说:“我现在画得不好,但这个图案我已经记在心里了,等我长大以后也要加入‘中国长照’,做一名光荣的志愿者,重新把它画好,这幅画就是一个约定!”
儿时的理想,未必能够真正实现,但一颗爱心的种子,已经在小姑娘的心里生根发芽。自6月19日抵达震区参与救援以来,中国长照的志愿者们收获了无数声感谢,也有很多人提出要加入志愿者的行列中。这,就是中国长照志愿服务精神的真正传承。
共庆“七一”
7月1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长宁这个深受摧残的县城,第一次洋溢着节日喜悦的气氛。在长宁县中医医院的康复大厅里,中国长照志愿者与灾区伤员、康复科医护人员携手共同庆祝建党98周年。
来自中国长照新疆支队和山东支队的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一个大蛋糕,与灾区伤员、医护人员围在一起,共同抒发美好的愿望——愿伤员早日康复、愿长宁再现繁荣、愿长照精神发扬光大、愿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手捧着蛋糕,灾区伤员的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们激动地感谢党无微不至的关怀,感谢中国长照人的无私奉献。
大家齐声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中,胜利完成照护任务的志愿者们向大家告别;歌声中,志愿者们与伤员难舍难分的拥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从地震发生到现在,心灵的打击、身体的摧残,给灾区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创伤。长照人的到来,让他们忘记了创伤,勇敢面对未来!
这批长照志愿者的离去,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因为下一个梯队,新的志愿者已经到来,接过了他们的工作,将继续为伤员们献上长照人的爱与关怀。
“汇丰中华慈善‘6.17’长宁震灾志愿照护服务团”第四梯队分别是来自安徽红叶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佟雷雷、张莉莉;陕西渭南临渭区老年公寓黄秀娟、吝西艳;湖南省浏阳市银杏康复医院李成书、湖南省浏阳市银杏养老院魏秀。
志愿照护服务团先后调动了四个梯队来到宜宾长宁、珙县灾区,43位志愿者参加了志愿照护行动。为解决灾区人民所需,志愿者们深入长宁县中医医院、珙县人民医院的震灾伤员区,从生活照护、精神慰藉、康乐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志愿服务。
重建家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汇丰中华慈善‘6.17’长宁震灾志愿照护服务团”的照护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些伤势较轻的群众陆续出院了。但这其中由于受灾严重而生活困难的伤员们的后续处境依然牵动着长照志愿者们的心。
家住长宁县双河镇笔架村6组的刘姨虽已出院,但伤情的恢复、重建家园的进度怎样了呢?7月2日,带着全体长照人的关切,在山东支队长孙霄的组织下,一行人前往刘姨的家进行探访。
凋敝的院墙、滚落的滑石……都透露着地震之后的惨状,刘姨一家十余口人就挤在那低矮潮湿的屋子里。虽然条件艰苦,一家人相依相守、共渡难关的精神却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长照志愿者。
孙霄把6000元爱心捐款交到了刘姨手中:“阿姨,这里有6000元钱,你们用来修缮房屋吧。这是全国各地长照人的一份心意,他们中虽然大部分人不能到灾区来,但也希望能够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您也有我们的联系方式,如果后面还有什么困难,一定给我们打电话,我们会立刻赶到!”“谢谢你们,太谢谢你们了!在医院里,你们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出院了还来看我,还为我捐款,我……”刘姨哽咽着,最后说道:“你们是中国长照,我记住了,谢谢……”除了捐款,志愿者们还给刘姨一家送来了生活照护用品箱,里面有他们生活和伤势恢复所需的各项用品。由于道路难行,还有好几家困难家庭要去探访,志愿者们又检查了一下刘姨家里伤员的恢复情况,便起身告辞。
走出去好远,回头望去,刘姨一家还站在山坡上向大家挥着手。隐约的还有声音传来:“谢谢你们,再见……”
执著坚守
7月3日清晨,天阴沉沉,人们的心中好像也扛着一种无形的重负,地震灾害仿佛在人们心中存留着挥之不去的阴影。
“6.17”震灾已经过去了16个昼夜,但余震还是频频来袭。中午时分又是两次余震,一次4.6级,一次4.8级。第二次余震还造成了长宁县境内省道S309龙头镇至硐底镇路段的山体崩塌。
灾难的侵扰,并没有撼动中国长照人的民族情怀和坚强意志,他们仍然执著地坚守在长宁、珙县两地医院照护伤员的最前沿。他们耐心地照护着伤员,并细心地向伤员和家属传授照护技能。第二次余震发生时,中国长照云南支队的志愿者段玲英刚好结束了对一位伤患的照护工作。她直起腰,望了一眼正在晃动的墙壁,来不及思考,又走向了下一张病床。
“地震总是不停,这可怎么是好啊!”“可不是嘛,这些天每天都有余震!”“不对,我记得6月27号那天好像就没震。”听着伤员们的交谈,段玲英不禁回想起了前几天的遭遇。
6月27日,大雨和地震临时替换了一个角色。志愿者们居住的四人帐篷密闭性较差,外面下着大雨,帐篷里面小雨连连。段玲英床头上方正好是一个渗漏点,雨点像花洒一样不断地向她淋来。被褥早就被浸湿了,帐篷里还很闷热,段玲英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睁开眼睛,只见一片漆黑,心情也变得十分压抑。“这还不如有点儿余震呢,雨下个没完,太难受了!”她忍不住嘟囔着。“快睡吧,明天还要早起查房呢!”她的室友谢菊芬说道。“是啊,21床的刘奶奶刚做完手术,需要重点关注一下!”“刘东翠,你也没睡呢?”“都淋湿了,睡不着啊!”“哎,对了,方便面好像剩得不多了,明天上午需要补充一些!”“这些天顿顿方便面,真怀念家乡的米线啊!”“我也是啊!”“都别聊了,赶紧睡吧,还有伤员等着我们去照顾呢!”“嗯,对,睡觉!”“睡觉!”“睡觉!可是睡不着怎么办?”“数羊!”……
转天清晨,段玲英起床一看,不得了,帐篷中已经是积水一片,放置在床下的物品都在水上漂着。“我的鞋呢?”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它们自己游到门口去了!”大家苦乐着清理着场地,还要向外排水,但都没把艰苦的环境当回事。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哪里发生了灾难,哪里就有我们长照人。在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的带领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陪伴着无数受灾群众度过了人生最艰苦的时刻。
情系灾区
7月4日上午,“汇丰中华慈善‘6.17’长宁震灾志愿照护服务团”捐赠仪式,在位于长宁县中医医院一楼的“长宁县6.17地震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隆重举行。长宁县中医医院院长李华桥、党总支副书记廖莉、护理部主任陈永红、护士长李晓丽等院领导出席并致辞,中华慈善总会项目部副主任胡野萍、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方嘉珂、中华慈善总会项目部项目专员梁宏业、长宁县扶贫开发协会会长何贵生、长宁县慈善总会副秘书长余成远等领导同志应邀出席。
胡野萍副主任对本次震灾志愿照护服务团的服务过程进行了简单地总结,她说:“截止到今天,志愿照护服务团相继有天津、北京、重庆、四川、内蒙古、云南、新疆、山西、山东、黑龙江、陕西、安徽、湖南等13个省市的47名志愿者分四个梯队,参与了此次震灾照护服务,连续15天为长宁县中医医院和珙县人民医院的百余位伤员提供了18697人次的生活照护服务。同时,还为伤员赠送了轮椅、助行器、拐杖、坐便器、护腰等价值十余万元的康复辅具以及生活照护用品,希望我们的服务和捐赠有助于伤员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随后,方嘉珂主任委员将捐赠物资交付给医院。
“感谢中国长照志愿者们送来的温暖,危难时刻这弥足珍贵的关爱使我们灾区人民永生不会忘记!长照志愿者们十多天来,将素不相识的伤员视为自己的亲人,给予了无微不至地照护。志愿者们24小时倒班,不间断地照护这些伤员,使他们驱散了伤痛,脸上又绽开了平安的笑容!”李华桥院长的致辞洋溢着对长照志愿者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代表社会各界此次向灾区人民捐资、捐康复器械,以及十多天对伤员的精心照护,正是中国长照人民族魂魄的彰显。中国长照人常爱说一句话:“哪里有难,哪里就有我们长照人的身影,相助不必曾相识,为华夏同胞献出一点爱,是我们发自心底的意愿!”祈愿所有震灾伤员早日康复,重返温馨家园!
再见,长宁!
离别太痛,请原谅我们不辞而别!
“兄弟早上好,麻烦你告诉阿姨一声,我们今天就要走了!我们不敢去告别。不论在什么地方,相聚总是那么美好,离别总是让人伤感,所以我怕看到有缘人们的不舍,怕沉浸到伤感的氛围,所以我们要不辞而别了,抱歉!祝愿大家早日康复,重新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
“谢谢!你们把爱和关怀送到了我们每一个宜宾人的心中,就连要离开,也考虑得这么周全!你们无私的奉献精神至高无上,我们无以为报,只能带着全家,在远处向我们的恩人挥手送别!祝福你们每一位阖家幸福,一生平安,也祝愿你们无私奉献的长照精神传遍神州大地……我知道,千言万语也不能让你们停下脚步,你们还要奔向下一个目标。在这里我们只能再一次向你们说声感谢:‘感谢中国长照,更感激每一位照护志愿者,向你们致敬,祝你们一路顺风!’”
这是7月5日清晨,“汇丰中华慈善‘6.17’长宁震灾志愿照护服务团”陕西支队的黄秀娟与伤员王代富之间的微信对话,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的感情。“多情自古伤离别”,剧烈的情绪波动不利于伤者的恢复,所以即使有万般不舍,我们的志愿者也只能选择不辞而别。
再见,长宁!忘不了十五个不眠之夜,来自天南海北的长照志愿者共同奋战在病床前,余震频频时,志愿者和伤员携手并肩,共度灾难的点点滴滴……震灾志愿照护服务行动即将告一段落,但血浓于水的长照情怀会永远与灾区人民同在!
此次震灾工作的总指挥王林生,他是中国长照培养的“中国紧急救灾应急联合照护模式”第二代总指挥。以前,每当灾难发生,他都冲在最前面,这一次他肩负了全国长照会员单位沟通联系和现场救灾组织协调的重担。沉甸甸的责任让他夜不能寐,他总是一遍遍地核查工作计划,唯恐有所疏漏。图为在照护工作开始前,志愿照护服务团总指挥王林生(左三) 部署了下一步工作并对照护志愿者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务必保证照护质量。
照护技术总顾问赵平是整个震灾团队的“定海神针”。她从来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在病床前不停忙碌和每天照护工作总结会上的谆谆教导;照护难题迎刃而解,操作错误被及时纠正,赵平用她的一举一动,传递着长照人的爱与关怀。长照志愿者们连续转战长宁与珙县,白天照护伤员,晚上查房,总结到深夜,已经65岁的赵平始终用沉着和勤奋诠释着她对灾区人民的一颗赤诚之心。图为赵平(右二)在和志愿者们照护伤员。
来自天津支队长朱慧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宝宝还在哺乳期,当灾情传来,她第一个请缨出征。“世界上最好的爱是陪伴,而陪伴又是人间最长情的告白!”从“6.17”之后的每个夜里,正是由于有长照志愿者们陪伴在身边,灾区的伤员们才能够安然入睡。哪怕夜间突发地震,也是因为有他们在身边,仿佛张开了天使的羽翼,呵护着伤员们,他们才得沉着冷静地应对困境。图为朱慧在详细询问伤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