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10月17日以来,国内出现多点散发本土疫情,呈快速发展态势。据悉,自10月18日甘肃省本轮疫情出现第1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以来,25日甘肃省又有三地区升为中风险,目前全国共有中高风险地区16个。
连日来,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为整合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有序开展疫情防控,甘肃省民政厅根据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部署精神,下发《关于引导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社会力量依法有序参与疫情防控的通知》,对动员慈善捐赠、社工服务、志愿服务等活动进行动员和规范。各级各类慈善组织、社工机构第一时间响应,积极行动,共克时艰。
引导各类慈善组织参与抗疫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通知》指出,要广泛开展心理疏导和社工志愿服务。甘肃各类社会工作机构、志愿服务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积极行动,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社工志愿服务。兰州市、张掖市民政局先后发出通知,引导当地慈善社工志愿服务组织有序参与抗疫工作。
甘肃欣雨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第一时间组织社工投入一线,开展核酸检测居民的现场登记、排队、引导、分区,以及黄码人员统计数据,电话询问居民检测情况等工作,在线上为已集中隔离居民开展心理疏导、缓解焦虑,协助志愿者组织规范服务、传达居民需求和对接及培训。甘肃明睿心理服务中心主动承担省红会心理援助,开展线上热线服务。白银、平凉等地社工组织和社工、志愿者主动到社区、车站等地,协助开展入户登记、门店排查、疏散聚众人群、进站扫码等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向居民宣传普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解读相关政策措施,引导群众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据了解,自本轮疫情暴发以来,甘肃各类慈善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捐赠链接物资,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甘肃义顺助学公益基金会向甘肃省疾控中心捐赠价值10万元的生活物资;甘肃妇女儿童基金会向兰州市捐赠1万袋水饺、500套防护服;省红十字向各级红会发出“人道守护 同心抗疫”疫情防控倡议书,向兰州、酒泉、张掖等市州调拨床被、棉服等物资,并积极争取中国红十字会援助。
社工日夜坚守抗疫一线
“我没有去过啊?这就奇怪了,我怎么会是黄码?”电话那头焦急的声音不断传来,面对这些情况,白银路街道安定门社区工作处的社工们坚守一线,及时沟通安抚群众焦急的情绪。“您不要着急,及时去做核酸,然后随时关注您的核酸结果,有什么问题和社区工作人员积极沟通。”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社区工作要面对很多不同身份的人,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群众的抵触和不信任属于正常,她们会用最好的态度来解决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可能需要5分钟甚至更久的时间来安抚一个人的情绪。
“谢谢啊,你们也辛苦了!”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的问题,安抚群众的情绪,这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
据记者了解,在兰州市,各社区“社工委”广泛发动3000余名群众组建志愿服务队伍658支,协助全区110个核酸采集点做好群众组织安排、现场分流引导、现场消杀等工作,有力保障核酸采集工作顺利进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化社区11名退役军人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伍,穿起迷彩服、站在队伍中,随时维持采集现场“一米间隔线”,成为守护在群众身边的“新时期抗疫志愿尖兵”,充分展现了“退伍不褪色”“退职不褪责”的良好风采。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