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志愿服务工作是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多年来,辽宁省丹东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出成果、见实效,许多“窗口”都留下了丹东义工奉献的身影。
不久前,在中华慈善总会官网发布《2020年度全国慈善会系统“基层慈善工作者、慈善人物、爱心企业、爱心企业家”暨“中华慈善品牌”项目宣传推荐活动公示》中,市慈善总会儿童励志分会扶贫(励志助学)及市慈善总会秘书长夏仁波分别荣获“品牌项目”和“基层慈善工作者”两项殊荣。在他的身后还有许许多多的丹东义工,不断在为擦亮丹东慈善名片而努力。
文明城市的铸造者
“上午7:30分,文明交通劝导协勤,请各协勤岗义工自愿上岗协勤45分钟……”这是一则丹东市慈善总会郑树山义工站义工群里的《文明交通劝导通知》,据悉,从今年5月3日开始至今,这样的通知每周都会发布一次。
每逢周末,在南桥洞路口、东齐路口、东泰路口等交通繁忙处,都可以看到郑树山义工站志愿者的身影。郑树山义工站共有100多位注册志愿者,超过半数能够常年参与到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中。站长郑希斌介绍道,文明交通劝导及公交站点督促文明乘车活动,是义工站于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创建的品牌服务项目,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铁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站,在铁路丹东站大厅,人群中总能看到几位身着红马甲忙碌着的志愿者,他们是来自市慈善总会的818义工站的义工。退休职工鲍春敏负责在闸机旁引导旅客通过,她虽正处于癌症康复治疗中,但仍跟其他志愿者一起,定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点滴付出,助力创建文明城市,不仅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鲍春敏说,“咱们丹东本来就是挺美的城市,我们还要让她更美。”鲍春敏表示,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快乐自己。
据悉,目前,仅818义工站的注册志愿者就超过700人,其中超过500人常年参与到各项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中。
环保行动 扮靓城市美景
在丹东,“每周一小时,环保在身边”活动是丹东市慈善总会蒲公英义工站长期坚持开展的主要公益活动之一。多年来,此举在维护鸭绿江边良好生态环境方面,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提升了江城文明程度。
近日,丹东市慈善总会蒲公英义工站在以往将鸭绿江断桥附近作为环保活动场点的基础上,又将志愿军公园拓展为固定环保活动点,同时还增加了爱河净滩活动项目。
虽然阴雨连绵,但义工们打着印有蒲公英标志的小黄伞,冒雨捡拾游客们丢弃的垃圾。活动中,志愿者们在爱河大桥沿线清理垃圾,经过蒲公英义工站百余名志愿者的数次净滩活动,在8000平方米的河滩区域共捡拾出垃圾813.2公斤。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6年来,义工站志愿者们坚持利用周末及节假日休息时间,身着统一服装在鸭绿江边健身步道上往返数公里捡拾垃圾杂物,净化美化环境,宣传文明旅游,广受游客赞誉,成为鸭绿江边一抹流动的“志愿红”。项目实施6年来,参加“每周一小时,环保在身边”活动3037人次,累计时长达41000多小时。
多年来,丹东义工为开拓丹东慈善事业辛勤耕耘,不断擦亮了丹东的慈善名片。2016年,丹东跨入“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百强行列。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超额完成捐赠任务。今年,市慈善总会获评AAAAA级社会组织。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