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学军)“谢谢你们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现在我儿子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了。”刚陪儿子做完手术,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新龙村村民老徐就向村慈善工作站工作人员打去电话,哽咽着道谢。
日前,老徐的儿子在意外事故中头部受伤,前期治疗费用就花费了20余万元,让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我已经向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全都借了一圈。”后续治疗费用让其家庭捉襟见肘。此时,村级慈善工作站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为其申报救助,让老徐得到一笔救助金及时缴纳手术费,顺利渡过难关。
这只是路桥区村级慈善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区220个村(社区)中已有 96个村(社区)建立了慈善工作站。小小的村慈善工作站架起了社会与困难村民的桥梁,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践行了“大众慈善、全民慈善、人人可慈善”的公益理念。
为了确保每一个村级慈善工作站规范运转,路桥区慈善总会起草了《村级慈善工作站、村级慈善帮扶基金创建流程》《村(社区)慈善帮扶基金管理和救助办法》《村(社区)慈善工作站组织机构》等一系列配套范本供基层操作参考,按照“有组织、有人员、有基金、有制度”的“四有”标准,进行考核验收,积极引导创建活动规范运作和有序开展。
慈善捐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村级慈善款由各镇(街道)慈善分会统一管理,专户储存。本着“谁募集、谁使用”的原则,慈善资金主要用于本村内济困、助医、助老、助残、助孤、助学、赈灾等慈善救助活动。
“在救助中,村级慈善工作站严格实行救助名单、金额、救助款发放公开透明的方式,让参与慈善募捐的村民直接了解村慈善工作站的救助情况。”路桥区慈善总会工作人员介绍,切实把每分钱用在弱势群体身上,让广大受助者真正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村级慈善工作站工作逐步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与支持。
点点善举,点亮慈善之光;颗颗爱心,共筑博爱之城。村民和爱心人士的一颗颗善心,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弱势群体的心田。截至5月底,全区村级慈善工作站共筹集资金572万余元。
“如何进一步拓展慈善事业,建立起一个更加广泛、便捷的长效帮扶机制,是我们一直重点关注的问题。实践证明,创建村级慈善工作站和慈善帮扶基金,让慈善工作更加贴近民生、贴近实际,有利于宣传慈善理念、普及慈善文化,更有利于增强基层组织合力、助推慈善事业发展。下阶段,我们将围绕‘宣传好慈善、募集好善款、救助好群众、管理好资金’,继续做好村级慈善工作站建设后续工作,早日实现我区村级慈善工作站全覆盖。”路桥区慈善总会会长高萍如是说。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