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新闻
百曲之祖善如歌 江苏省昆山市慈善事业发展纪实
2021-06-14 09:41:21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济慈)自在昆山,千古芳龄。上善风水,此间悠悠。

  昆山慈善,历久传承,根脉至今,生生不息。

  作为当代昆山慈善的践行者与推动者,昆山市慈善总会成立25年来,致力弘扬传统慈善文化,广泛深入宣传慈善价值理念,积极动员社会爱心力量,多方筹募慈善款物,实施救助项目,使慈善资源迅速积厚,救助能力日益提升,慈善氛围愈加浓厚,有力发挥了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截至2020年底,昆山市累计筹募善款6.2亿元,支出4.6亿元,惠及困难群众32.8万人次。先后获得“中华慈善突出贡献(组织)奖”,“‘心语心愿’关爱困境儿童项目”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等荣誉。2020年,被省政府、苏州市政府表彰为“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

注重平台载体

提升慈善战斗力

  昆山市慈善总会始终将工作重心置于基层慈善平台与载体建设,慈善触角不断向深度广度延伸,2011年,全市首家村级慈善工作站——金华村慈善工作站——宣告成立。随后,17个慈善分会陆续挂牌,标志着市、镇、村(居)三级联动慈善救助网络全面建成。截至目前,昆山市村(社区)慈善工作站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小灾小难救助不出村(社区)的目标。同时,“鹿城益空间”“慈善实践基地”“互助空间”等慈善服务平台与市慈善总会形成合力,协作联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慈善服务。

加强慈善宣传

提高慈善影响力

  让慈善文化传播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每颗心灵,是昆山市慈善总会始终不变的价值追求。慈善微电影、短视频与主题曲在公交车站、公交车载电视与街道展示屏上滚动播放;“昆山慈善”微信公众号、“引力播”和“第一昆山”APP等新媒体平台协力展示昆山慈善文化、提升宣传力度;《小善大爱》电视栏目积极传播慈善典型;“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善育美德从校到家,从小到大……有效引导了公众因知而爱、因爱而行、因行而果。

重视款物筹募

释放慈善新活力

  昆山市慈善总会大力依托“互联网+慈善”优势,深耕线上筹款,不断激发爱心企业及个人的慈善热情,引导成立冠名、专项基金等。截至2020年底,累计设立冠名、专项基金147 家。注重建立慈善需求、慈善资源、慈善项目“三张清单“,引导慈善资源与需求、项目精准匹配。以活动促捐赠,已成为昆山慈善的常态。徒步大会、“5·20”鲜花义卖、慈善一日捐、中秋慈善晚会等异彩纷呈。2019年,昆山市设立1.3亿“光信善·昆山慈善信托1号”,成为慈善法颁布以来国内首单最大资金类慈善信托业务。

推进救助项目

体现慈善高效力

  秉承“帮特困、扶贫弱、助急难、补短板”原则,除传统慈善项目外,昆山市慈善总会不断创新救助方式,开展了“全城织爱”“旧衣新旅”“慈善书箱”“爱心手表”等新型慈善项目,并联动民政部门开展公益创投,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广泛发动志愿者,探索“慈善+社工+志愿者”模式,使救助范围不断扩大,救助对象更加精准。

狠抓制度建设

提升慈善公信力

  昆山市慈善总会始终将党建工作作为推动慈善事业的基点,在群众迫切需求的重点、难点问题上彰显慈善事业的意义与慈善组织的价值。与此同时,市慈善总会不断加强内部治理,完善各项制度,规范使用慈善款物,确保其安全性与效益最大化。此外,市慈善总会还建立健全了慈善救助评估制度,对重大项目及救助额度的确定坚持先评估再决策原则,以确保慈善救助的公平公正,使每一笔善款的发放,每一件善物的使用都符合规定,有案可稽。在慈善工作者队伍的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建设上,市慈善总会力持守正拓新、务实笃行的宗旨,以全员之力守护昆山这一温暖亮丽的慈善名片。

  侬情昆山,正经由历史,步入时代,走向未来。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