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自有真情在 慈善站点解危难
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村级慈善站点试点追踪
慈善公益报(郭义才 本报记者 叶清) 近日,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下营村传出一桩真实的民间奇迹,正在准备后事的一位重病患者,通过村慈善站点相助,竟然枯木逢春“死而复生”。患者及其亲属根本不敢想象,失去治疗希望的病人又能够重新站立起来。
这位患者叫冯连文,年近五十,是密云区冯家峪镇下营村村民,是家里的顶梁柱。今年3月初,突患脑出血病倒。因家庭经济拮据,采取了在家保守治疗。日复一日,病情不但未见好转,反而愈加严重,住院又交不起押金,只好放弃继续治疗。一天,亲属们已为奄奄一息的病人穿好了装老衣裳,并从炕上抬到了屋内的门板上,开始料理后事。就在家人及亲属们万分悲痛的时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李华成知道了,他立即召开村两委班子紧急会议。议题只有一个,就是充分发挥刚刚成立的村级公益慈善站点的作用。他开门见山地说:“我们两委的党员干部要带头捐款,为村民冯连文奉献一片爱心,延续他的生命,让这个家庭完整,不能破碎。”
时间就是生命。李华成一边组织召开两委会议,一边拨打120急救车。李华成带头捐款3000元,在他的倡议和带动下,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响应,纷纷解囊相助,500元、200元、50元不等。此时,有的村民闻讯后,或多或少,都献上一份爱心,很快聚拢了13000元捐款。这时120急救车已到,冯连文被及时送到了医院。区慈善协会得知情况后,作为特例及时为冯连文拨付了大病助医款15000元。情况得以扭转,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已经出院的冯连文在爱人的精心护理下,身体机能明显恢复,日前已能站立起来,并在他人的搀扶下能缓慢地向前迈出步子。这一情景,让曾经绝望的患者、家人和亲属们从内心深处无不感到人间真情和社会的温暖。
冯连文的爱人含着感激的泪水,专程来到村委会感谢村干部,还给区慈善协会赠送了一面锦旗。他逢人就说:“我到啥时候都不会忘记,是共产党领导得好,社会上好心人,给了我丈夫第二次生命。”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