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新闻
太原推智慧助老服务 为317万老人送去保障
2020-06-15 00:24:39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馨)出台多项养老政策、推进公办“1+10”老年福利院建设、推出2020年养老服务行动计划、启动社区养老产业孵化园……用政策支撑线下服务,让全市老年人乐享晚年。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全力探索社区和居家养老新模式,先后列入全国第一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城市。

  目前,太原全市已开通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15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95个,社区老年餐桌56个,社区为老服务网点266个,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3.2万人,累计购买服务317万人次。

加大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近年来,太原市委、市政府建立健全衔接有序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并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市委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太原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局长李亚江说,这样强化了加快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保障措施,形成了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截至2019年年底,太原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75.86万,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9.6%。失能、半失能老人约11.2万,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4.8%。

  为加快推进太原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着力破解养老服务发展障碍,打通“堵点”、消除“痛点”,太原市近日出台《2020年太原市养老服务工作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市级将建成1所2000张床位的示范老年福利院,2020年年底竣工。城六区各建成1所床位不少于200张、三县一市各建成1所床位不少于100张床位的老年福利院。全市“1+10”兜底型老年福利院新增总床位3600张。鼓励倡导公建民营,在发挥养老兜底保障作用的基础上开展对外经营。

  同时今年太原市还将提高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贴标准。太原市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150元、200元(按自理、半失能、失能区分),将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600元、900元,要优化申请和办理流程,保障及时足额发放。

开展

“线上+线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9年前的一场车祸我失去了妻女,现在一个人独居,因为身体不太好,生活上有很多不便,还好有12349服务热线,让我感觉有了依靠。”65岁的太原市享堂新村居民赵广智感慨。据悉,12349服务热线,是山西省率先建立的太原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中的其中一环。该平台运用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手段,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照料、专业护理、配餐送餐、医疗保健等80余项集中照料和上门服务。

  “太原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是通过PPP模式,总投资5000多万元,开发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系统。以‘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形式,自主研发了社区养老便民服务一体机,开通了12349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热线,开展‘线上+线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李亚江说。

  “在太原智慧养老平台上,我们线上汇总、实时公布辖区内膳食服务、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信息,方便老年人就近选择服务商。”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平台线下安排专人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专业护理、配餐送餐、医疗保健等80余项集中照料和上门服务。

  李亚江介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我们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互联网”线上+专业“助老员”线下团队的运营模式,为3.2万名困难、独居空巢等老年人提供助急、助医、助餐等服务,累计服务达317万人次,年派单量居全国前列。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