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因病致贫返贫“防火墙”
—— 常州市慈善总会调研慈善大病医疗补充保险项目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学军)近日,江苏省常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铁带队分别对新北区和天宁区、钟楼区的慈善大病补充医疗保险项目运营情况进行调研。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副主任高颖等参加调研。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大病助医”是常州市慈善总会传统“六助”项目中救助金额占比最高、影响最大的项目。自2015年起,市慈善总会积极筹划、探索与社会救助的有效衔接,创新引入专业保险机构,由以往的直接发放救助金改为慈善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运营5年来,保险方案不断改进升级,成效明显。
据了解,2019年,市慈善总会就为市区年满18周岁以上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低保、低保边缘和建档立卡对象购买慈善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同时将未列入贫困标准内的一般家庭纳入保险范畴,实现大病扶贫全覆盖,个人最高赔付额达1万元。2019年新北区投入保费167万元,实际赔付195.3万元,赔付568人次,赔付率达120%;天宁区、钟楼区投入保费122万元,实际赔付166.52万元,赔付563人次,赔付率达136%。
2020年大病救助方案再次提标扩面,拓宽对低保、低保边缘和建档立卡对象的救助范围,不限病种予以救助,最高救助金额达5万元;对未列入贫困范围内的一般家庭降低门槛,推动大病保险全民化,构筑了坚实的因病致贫返贫“防火墙”。
调研中,杨铁在听取了大病医疗保险项目阶段性工作汇报、查看了相关台账资料后指出,近几年,随着大病保险方案不断升级,参保人员覆盖面不断扩大,大病种类逐年增加,赔付比例和保障额度得到了持续提高,困难群体得到了更大的实惠。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建立机制,整合资源,细布置、抓落实、常沟通,建立完善联络员长效沟通机制,做好数据汇总分析,定期开展督导考核,确保项目产出和成效。同时,还要继续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依托新闻媒体、慈善超市、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做好政策宣讲,让大病医疗保险项目深入人心,持续扩大影响力,形成常州模式,擦亮常州品牌,打造常州特色。
责任编辑:csgyb2